走出北京二环的一套房,开着咖啡馆去北大校园;实习毕业时,我只用了一个商业计划,就吸引了业内顶尖的专业人士,加入了他的创业团队。近三年,公司获得5次融资,成为该领域首个C轮融资案例。共用厨房80年,有什么能力做这么多事?看完他对创业的感受,或许你能明白一二。
老板内部参考邵大碗/文
我在许多公开场合见过李海鹏。大多数时候,他不怎么说话。一旦他说话认真而清晰。他反应很快。你一开口,他就知道你想问什么,一个一个,不时穿插一些案例和总结陈述,便于理解。
这种警觉性和他的学历是分不开的。他拥有多伦多大学金融硕士学位,曾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学习一年。长期从事金融投资,带领小南果、曼吉等多家餐饮企业投资。
一位投资人表示,当初对熊猫星厨的投资有80%是因为李海鹏,他说话有逻辑,给人很强的信任感。
#感知1:创业,选择天花板更高的行业。
共享厨房的选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李海鹏对公寓市场的关注。当时自由公寓和丹克公寓刚刚出现,市场上的公寓大多比较分散,没有形成规模。
经过调查,李海鹏确定了两种值得创业的方式:公寓和共享办公室。
“如果你选择一件事,你将决定你的天花板在哪里。”创业就要选择生命周期长、体量非常大的赛道,新的市场会有更多的机会。
李海鹏首先想到的餐饮,不是做餐饮品牌,而是做餐饮结合共享办公。
“餐饮市场虽然大,但很难做出品牌。因为餐饮品牌是有生命周期的,像麦当劳、肯德基这样的很少。大多数餐饮品牌在市场中所占比例较小,失败率较高。”
比如你今天想成为“海底捞2号”,基本上你会再吃一次,但不能照搬海底捞的影响力。观众对火锅已经有了固定的认识。当他想吃火锅时,他只想到几个品牌。
“而且只有市场是全新的,你才会更容易出人头地。”
品牌做不了餐饮,沿着餐饮上下游寻找机会,他选择了“餐饮共享办公室”这个全新的领域。
误打误撞,熊猫星厨正好踩了外卖发展的机会。第一家试点店开业时,很多商家都想入驻。
起初,李海鹏没有想清楚这件事,他不知道这条路将来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但是,在聚焦军官的过程中,目标越来越清晰。
事后,李海鹏考虑,为什么你觉得有机会共用厨房?因为它能解决共享办公能解决的同样的问题:帮助创业者以更低的成本创业,共享办公能做到,共享厨房也能做到。
很多创业者在选择创业方向时都很困惑。李海鹏的经验是,他们应该选择竞争不那么激烈的相对较新的细分市场。
“不要害怕失败,因为很多机会都是从失败中发现的。”
感觉2:既然做了,就全力以赴,不断和自己竞争。
企业家需要一点点弄巧成拙,自寻烦恼。李海鹏提倡一句话:尽你所能把事情做好。
总结过去的生活,李海鹏说有两件事可以解释为什么他能完成很多事情。“我喜欢总结方法论的东西,也就是一个东西。它实现这一结果的路径是什么?另一件事是强迫症,这是我必须做的。”
读研究生的时候,李海鹏心绪不宁,从事金融和投资,特别关注一家公司的“如何从0到100”,研究他们的方法论,学习什么行业做得好。
当时他身边的同学都在国内各大金融企业实习。他发现中国的空气质量不好,就萌生了做净化器的想法。
写完这个计划后,李海鹏在各种论坛上发文描述了净化器的计划。很快,清华的空气动力学教授过来了,在清华大学教授的背书下,李海鹏把获得“红点奖”的设计师和美术学院的教授叫来。
“无论你想做什么,你都要知道这个行业最优秀的人是如何做到的,以及他们是如何快速到达这个位置的。”李海鹏的哲学是:如果你想做,就做得最好,让最好的人来支持。
他怎么能吸引这么多人?
有一个说服技巧:向别人表达的时候,目标要足够大。“你应该先告诉别人你想做什么,你的故事,你的未来在哪里。”
比如教授在做空气动力学。你说我造个空气净化器放家里,别人就不理你了。但是如果你告诉他你的目标是什么,未来会发生什么。很多时候,你可以表现出你的诚实和清晰的规划计划。
当时,李海鹏选择在北大光华学习管理,因为他知道光华集中了中国金融界最优秀的人,有了这些人,资源就集中了,他想要的一切都更容易做到。熊猫星厨前几轮融资全部由光华校友投资。
#感悟3:不要停止学习,当你能解决更多的问题时,它会更有价值。
李海鹏非常善于解决问题,这与他的学习能力是分不开的。投资的时候时间有限,他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了解一个行业。
说到如何快速了解一个行业,
他说了四个方法:
1、看教育类app。现在手机上教育软件越来越多,有很多可以快速学习的途径,尤其是听书类app,他能把作者十几二十年积累的经验快速输入给你。
2、看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看招股说明书是一个特别好能快速了解行业的办法,任何一家上市公司都需要在招股书里披露行业怎么发展,竞争格局怎样,甚至细到它的组织架构。
你了解了一家上市公司的形态,也就对行业有个大概感知。
3、找到该领域做得最好的企业的“核心抓手”。比如,为什么海底捞能做起来?它比别人好在哪儿?为什么这家公司行?
4、跟行业里最资深的人聊。最高效的方式一定是跟行业最资深的大佬聊,你想了解便利店行业,你就找三家便利店的老总聊。
这个可能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但也可以想办法。比如,前一阵的“大咖饭局”,或者看看他们的访谈视频......
但是无论怎样,了解一个行业必须带着思考去了解,得知道行业的核心是什么。
创业也是如此,你想做一个生意,得先看这个行业头部的企业为什么行?你想做这件事,那你比别人好的地方在哪儿?
不想明白这些问题,你为创业做的所有事,可能都是白费。
从投资人“变身”被投资人,李海鹏最大的感受是:获得投资的过程更顺利了,因为他知道投资人想要什么。
“站在投资人的角度,他们通常会看两件事:看你的大方向,看你的执行力。”李海鹏说自己是一个很闲不住的人,让他两三天啥事不做,他会觉得特别没劲。
反而一些很难解决的问题,明天就要把他颠覆掉的事情,他会觉得这才是创业。在创业的这几年,李海鹏也经历过一夜暴富和千金散尽,但这些大起大落从他口中说出来,却显得格外平常。
当问及对创业有什么感悟时,李海鹏总结了一句话:不要怕失败,你会发现五六十岁之前,所有踩过的坑都是让你成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