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美行业的发展,通过瘦脸针来改善咬肌肥大已成为许多求美者的首选。然而在执行过程中,仍可能因为操作不当引发一些不良反应。“蛙腮”就是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让求美者感到困惑甚至焦虑。本文颜忆文医生将详细解读“蛙腮”的成因及其处理办法。
“蛙腮”是指在肉毒素瘦脸治疗咬肌肥大的过程中,因注射技术因素造成的局部肌肉隆起。具体表现为咬肌的一部分肌肉未被肉毒素有效抑制,仍保持收缩能力,而已失能的咬肌部分则被挤压疝出,形成类似小花生米或小核桃大小的局部凸起。这一现象不仅可能破坏咬肌注射效果,还会使求美者的脸部线条显得不自然。
“蛙腮”之所以发生,通常是由于注射技术不到位或操作细节存在疏漏。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1、注射深度不够
在注射瘦脸针时,未能准确到达咬肌的深层部位,导致咬肌的中间深层仍具备收缩功能。当浅层的咬肌因为注射松弛后,中间的深层部分便会被挤压,突出形成“蛙腮”现象。
2、注射剂量不足
若瘦脸针的注射剂量不够,有可能导致部分肌肉松弛不完全,从而导致部分肌肉未能抑制其主动收缩能力。肌肉的不均衡状态进而造成局部膨出。
3、注射点位不准确
瘦脸针注射效果依赖于精确的点位分布,若注射点选择不当,可能导致药物作用覆盖范围不全,肌肉松弛效果不均匀,也就为“蛙腮”的出现埋下了隐患。
针对已经出现的“蛙腮”,可以通过制定针对性的补救方案加以处理。为方便准确修正,可以将“蛙腮”分为两种情况,并分别采取补打措施:
1、蛙腮凸起部分较硬
这种情况通常是因为咬肌深层的肌肉未被瘦脸针有效抑制。注射深度不足,使深层肌肉未能松弛,而浅层肌肉的松弛则导致中间深层部分被挤压鼓出。
处理方案:在确认凸起部分的肌肉硬度后,应针对深层部位补充注射瘦脸针。具体注射时,需确保针头深入至咬肌的中层或深层,弥补之前未能覆盖的区域。
2、蛙腮凸起部分较软
若凸起部分呈现较软的触感,这通常意味着肉毒毒素在局部扩散效果不均匀,导致肌肉松弛区域与未松弛区域之间产生膨胀挤压。
处理方案:首先确认凸起部位的肌肉仍存在收缩性,而并非完全松弛状态。补充注射时,应将目标锁定在局部膨出的硬劳肌部分,并通过调整注射点位和扩散范围,确保未松弛的肌肉受到抑制。
“蛙腮”虽然能够通过后续补打肉毒毒素进行改善,但求美者和医师还是应以预防为主,避免问题的出现。以下几点建议可以有效提升注射安全性和成功率:
1、选择专业的医师
瘦脸针注射看似简单,但技术含量极高,求美者应选择经验丰富、掌握面部解剖结构的专业医师进行操作。
2、制定精确的注射计划
医师在注射前应综合考虑求美者的咬肌厚度、面部结构及注射方案,确定合理的点位、深度及剂量分布。
3、使用优质产品并规范操作
瘦脸针的效果与产品质量密切相关,同时操作过程必须做到规范清洁,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
“蛙腮”虽是瘦脸针注射咬肌疗程中的一种不良反应,但只要明确其成因并及时处理,通常可以得到有效改善。对于已出现“蛙腮”的求美者,不必过度焦虑,应及时寻求专业医师进行针对性修复。而对于尚未进行瘦脸针注射的求美者,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和经验丰富的医师尤为重要——这是有效预防“蛙腮”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