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庭治疗
MENGLUEXINLI
Part 01
第一章|家庭治疗的概念
<<<<盟略心理>>>>
“
家庭治疗或家庭咨询是一种治疗形式,旨在解决影响家庭健康和功能的具体问题。它可以帮助一个家庭度过一段困难时期,一个重大的转变,或家庭成员的心理或行为健康问题 (“Family Theapy”, 2014).
家庭治疗也被称为夫妇和家庭治疗、婚姻和家庭治疗、家庭系统治疗和家庭咨询,针对家庭和夫妻在亲密关系中产生的问题,协助促进关系的变化和发展。
家庭治疗通常每周进行一次,每次50-90分钟。参加每次会议的家庭成员的数量可能会有所不同,这取决于你和治疗师共同协商确定的治疗目标,治疗师通常会对家庭中的某个个体进行个人治疗来对家庭治疗做补充。
“
Part 02
第二章|家庭治疗的起源
<<<<盟略心理>>>>
“
家庭治疗20世纪50年代起源于美国;到20世纪60年代,其理论逐步发展成熟。在西方心理学领域中,家庭治疗是一个重要的独立执业领域。目前,在中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在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发展过程中,治疗师逐步意识到:我们并不是单独存在于自己的世界当中,我们的思维和行动不仅受我们自己的支配,同时还强烈地受到家庭成员和家庭环境的影响。
因此,一部分心理治疗师(他们就是早期的家庭治疗师)将自己的注意力从个体治疗上扩展开来,认为要彻底从本质上疗愈一个人,不能与其家庭割裂,需要把他的家庭作为一个整体去干预。家里的每个人/每一段关系都是有治疗意义的,既可能是导致问题形成的原因,也可能是帮助问题解决/改善的助力。
贝塔朗菲(Bertalanfly)1945年提出了一般系统理论。1946年鲍恩(Murray Bowen)在曼宁格诊所开始了他的临床治疗。从关注母子共生问题开始,到把家庭成员聚在一起讨论问题来帮助心理治疗,他逐步发展出了自己的治疗方法和风格。
同一时期,不断涌现了很多各具特色的家庭治疗专家。约翰·埃尔德金·贝尔(John Elderkin Bell)、唐·杰克逊(Don Jackson)、纳森·艾克曼(Nathan Ackerman)、莫雷·鲍恩(Murray Bowen)都是这个时期出现的家庭治疗的奠基人。
“
Part 03
第三章|家庭治疗模式的理论基础
<<<<盟略心理>>>>
“
家庭治疗模式的理论基础相当宽广,不同理论取向发展出不同的治疗流派,但总体而言,控制论、系统理论、社会建构主义和依附理论是家庭治疗模式的主要理论基础。
1、控制论
控制论(cybernetics)是指在自我调节的系统内研究反馈机制,家庭与其他控制论系统的共同特征是通过信息交换来维持家庭的稳定性。
控制论的核心是反馈圈(feedback loop),这是系统获得必要信息以维持稳定的过程,控制论系统是描述家庭如何维持稳定的一个有效比喻。控制论运用于家庭治疗时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
(1)家规(family rules),它代表着家庭系统可以容忍的行为范围(家庭的平衡范围);
(2)负向反馈(negative feedback)机制,家庭用它来加强这些规则(愧疚感、惩罚和症状);
(3)围绕问题的家庭互动顺序(sequences of family interaction),说明系统的反应;
(4)当系统习惯的负向反馈无效时,引发正向反馈圈(positive feedback loops)。
家庭控制论聚焦在家庭的反馈圈,即沟通的模式上,它是家庭功能障碍的基础。
2、系统理论
根据系统理论,一个最简单的有机体都是整体系统中的一部分,具有其他部分所没有的功能。它们产生于互动,关系存在于各个部分之中,整体总是大于部分之和。
于是,从系统的角度来看,要理解某个家庭成员的行为,仅仅访谈他一个人是不可取的。从系统的角度看,家庭不仅是个人的集合,更是一个关系网络整体。
系统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贝塔朗菲(L.Bertalanffy)将这个理论应用在家庭治疗上,认为治疗师应该聚焦在家庭互动而不是个体人格上。
受系统理论启发,许多治疗师和研究者认为,家庭系统由夫妻系统、亲子系统、手足系统等几个子系统构成,它们之间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从而保证家庭系统的有序运转,以此实现家庭的各种功能。家庭系统一旦形成,就用其“平衡机制”来满足家庭成员的基本需求,当内部出现危机时,家庭又用“改变机制”来凝聚家庭、增长能力以共同面对困难。
3、社会建构主义
20世纪80年代后,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捕获了家庭治疗师的想象力,建构主义者对系统取向持批评态度,坚持现实是观察者的精神创造物。因此,家庭治疗师必须对治疗过程中家庭成员认为他们所感觉的东西加以认识,因为它仅是他们假定的产物。
建构主义不是聚焦在互动模式上,而是关注人们对自己问题的假设。
他们的焦点是探索有关人们的问题以及他们所赋予这些问题的假定含义。
受建构主义影响的家庭治疗,其目的从打断行为的问题模式转向通过解放对话的过程帮助来访者发现他们生活中的新视角。
从建构主义中衍生出来的社会建构主义进一步指出,我们在诠释世界的基础上认识世界,而这些诠释是被我们所处的社会情境塑造的。这一理论使我们注意在与其他人对话的过程中意义是如何出现和变化的。
于是,家庭治疗变成了解构和重建的过程——将来访者从积习难改的信念堡垒中解放出来,并帮助他们建立新的、更有希望的视角。此理论对后来家庭治疗中的两种模式产生了重要影响—解决中心模式(solution-focused therapy)和叙事治疗模式(narrative therapy)。
4、依附理论
依附理论的出现,成为描述最深层次亲密关系的有力工具,它对夫妻治疗尤其有效,说明健康平等的成年人是如何相互依赖的。
此外,依附理论还用于解释孩子对父母的依附关系。依附理论可以帮助父母理解孩子的破坏性行为是源自孩子得不到父母的关注和照顾的焦虑。家庭治疗师可以运用依附理论,通过展示孩子的不良行为如何与不安全依附相关,从而说明现有的关系,指出家庭成员需要被安全地关怀。因此,依附理论为家庭治疗中探索成员间关系提供了不同于其他理论的新视野。
5、生命周期理论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家庭在每个阶段都会面对不同的任务,在两个阶段的转换与过渡中,既容易导致家庭关系紧张和成员焦虑,又可能促进家庭成员成长,推动家庭向前发展。
该理论帮助社工认清家庭每个生命周期的任务和问题,从而更好地选择介入的时机。
除了上述五个比较主要的理论基础外,其他学科领域的众多理论也对家庭治疗模式的形成与发展贡献颇多,如结构功能主义、现象学、学习理论、沟通理论及回馈等均对家庭治疗有所助益。
“
Part 04
第四章|常见的家庭治疗类型
<<<<盟略心理>>>>
“
1、Bowenian 鲍温式
这种形式的家庭治疗最适合个人不能或不想让其他家庭成员参与治疗的情况。鲍温式治疗建立在两个核心概念之上:三角化(通过与第三方交谈而发泄或苦恼的自然倾向)和分化(学会在家庭关系中减少情绪反应)。
2、Structural 结构式
结构治疗的重点是调整和加强家庭系统,以确保父母处于控制之中,并确保儿童和成人都设置了适当的界限。以这种形式的治疗,治疗师“加入”家庭,以观察、学习和提高他们的能力,以帮助家庭加强他们的关系。
3、Systemic 系统式
这种模式是指注重家庭成员行为背后的无意识沟通和意义的治疗方式。这种治疗形式的治疗师是中立和疏远的,允许家庭成员作为一个家庭更深入地研究他们的问题。
4、Strategic 策略式
这种治疗方式比其他的更简单直接,治疗师会给家庭布置家庭作业。这个作业旨在改变家庭成员互动、评估和调整家庭沟通和决策的方式。治疗师在这种类型的治疗中占据了权力的位置,这使得其他通常没有那么大权力的家庭成员能够更有效地沟通 (King, 2017)。
“
Part 05
第五章|家庭治疗的特征
<<<<盟略心理>>>>
“
家庭治疗模式可以细分为许多不同视角的实务模式和理论流派,但总体而言具有以下特征:
1、以家庭整体作为问题的中心,而不是某个家庭成员
(1)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家庭是一个成员相互依赖和互动的系统,家庭社会功能的发挥有赖于家庭各成员角色的承担与实现。
(2)当家庭任何一个成员无法承担其应尽的义务时,都会影响到其他成员,从而引发家庭整体功能的失调。
(3)因此,家庭治疗模式一个最大的特征是以家庭整体作为治疗的单位,从家庭整体角度来观察个人、理解个人,帮助各成员充分发挥其所应担当的角色和功能。
(4)也就是说,家庭治疗模式把家庭中任何一位成员的问题看作是整个家庭的问题,从整体的社会功能方面进行必要的改善。
2、治疗的目标和焦点是改变家庭内部所存在的不良互动关系
(1)家庭治疗方法的关注点在于家庭结构是否合理、家庭成员间的交往和沟通方式是否合适、家庭成员间关系是否协调、家庭正常功能的发挥是否受阻,家庭中存在的不良关系和结构对个体成员又造成了怎样的影响等方面。
(2)家庭治疗强调,通过理顺家庭关系,加强家庭积极功能,能达到改变个人所处的家庭环境,帮助家庭和个人同时成长的目标。
3、注重家庭此时的境况,发现或改变家庭成员间互动的规则
(1)家庭治疗法并不刻意去追寻一些陈年旧事,也不太注重个人的心理和行为问题表征。该模式对治疗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家庭互动的潜在规则给予充分的关注。
(2)家庭治疗师相信,家庭现有问题的出现可能是长期的互动规则造成的,有的也许已经形成惯习因此。
(3)治疗过程中,家庭治疗师往往会细致地观察成员的空间距离和谈话习惯,从而发现家庭的潜在规则,引导并帮助他们建立积极有效的互动模式。
4、需要家庭中多个成员共同参与治疗,同时做出改变
(1)许多系统取向的治疗师反对在家庭治疗中“仅治愈某种症状”,他们认为,当一种症状治愈后,另一种症状将出现以填补第一种症状所承担的同样功能(保持家庭自平衡或者现状)。
(2)家庭治疗师认为,家庭问题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家庭状况的好转需要靠家庭各成员的合作与努力才能实现。
(3)因此重要的在于通过个体问题的呈现,要求全体或部分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到治疗过程中,以实现家庭的整体性改变。
“
Part 06
第六章|家庭治疗的优势
<<<<盟略心理>>>>
“
家庭治疗——这种更全面地处理家庭问题的方法,在许多情况下已被证明是极为有效的。在家庭治疗中,家庭成员可以在安全可控的环境中,在心理健康专家的指导下,解决他们的问题。
家庭治疗的优势包括:
1、更好地理解健康的界限、家庭模式和动力
2、增强家庭成员的沟通
3、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更深的共情
5、减少冲突和更好愤怒情绪管理能力
更具体地说,家庭治疗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改善家庭关系:
1、危机过后把家庭成员团结在一起
2、在家庭成员之间建立诚信
3、向家庭成员灌输信任
4、建立一个支持性的家庭环境
5、减少家庭内部紧张和压力的来源
6、帮助家庭成员原谅彼此
7、为家庭成员解决冲突
8、把被孤立的家庭成员带回来
此外,家庭治疗可以提高构建健康家庭功能所需的技能,包括沟通、解决冲突和解决问题。提高每个家庭成员的这些技能,增加了成功克服或解决家庭问题的潜力。在家庭治疗中,重点是为所有家庭成员提供他们需要的工具,以促进治疗和愈合。
如果您有需要
可详情了解我们的
《系统式家庭治疗临床工作训练项目》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