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最好先看中医
肾病是肾脏系统疾病的统称,有急性和慢性之分。主要包括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泌尿系统感染、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等。
西医对肾病的治疗方法极少,除了典型的肾病综合征用激素可以缓解,其他的基本上没有治疗方法。如单纯性血尿、轻度蛋白尿、早期肾功能损害等,都没有针对性的治法。如果肾功能损害到了尿毒症阶段就做透析或肾移植。这种被动等待的办法,给患者的身心均造成极大负担。
中医药在慢性肾病的治疗方面应用广泛,对于血尿、蛋白尿有着良好的疗效,对于中、早期肾功能衰竭有确切的抑制、延缓肾功能衰竭进展的作用。因此,慢性肾病最好先看中医。
中医对肾病的认识
急慢性肾炎在早期多与外感有关,并常因外感而发病或使病情加重。诸多医家认为与六经病证十分相似,因而倡导“肾病从六经论治”,并依据其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按其发展的阶段性论治,即急性发作期,病多在太阳之表及少阳阳明;恢复期,多以太阴、少阴为主。故在治疗上常用解表、宣通、清解及益气、滋阴等法。
虽然患者有时病情复杂,有肾炎、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等,只要我们了解疾病的本质,谨守病机、辨证论治,就能取得良效。
慢性肾病,中医可控可治
01
一位28岁的女士,一年前被协和医院诊断为:慢性肾炎。患者经常感冒,一感冒病情就容易反复。因为患病,患者还没有要孩子,内心非常着急。
冯建春博士一边诊脉,一边问患者最近的情况。
患者说:近几日外感,口苦口干喜欢喝水,有时汗出,周身疼痛,咳嗽有痰,阴天下雨的时候还有关节痛。查尿红细胞+++。
冯博士认为患者证属太阴、少阳、阳明三经为病,治以和解少阳,兼清阳明。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竹叶石膏汤”清阳明之热,加上诸多清肺化痰养阴解表之品,使太阴肺经之热也能清解。
二诊时,患者症状大有缓解,信心大增,定期复诊。冯博士也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用药。一年后,患者各项指标均已正常,还如愿怀孕。冯博士又为其继续保健,患者一年后生下健康的儿子。
02
一位18岁的男孩,一次外感后发现血尿,北京医院肾穿示: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现在他经常腰酸乏力,即使夏天也感觉下肢发凉,小便量少,大便偏干,咽干口渴。
患者舌质红,苔白腻,脉沉弦紧
冯博士认为患者:证属下焦肾阴不足,水湿内停,上焦肺气不利。
治以:育阴利水兼清肺。
方用:猪苓汤加减。
并嘱咐:不吃羊肉、辣椒等,少吃海鲜、豆制品,禁生冷,每天散步一小时,预防感冒等。
二诊时,患者已无明显不适,只是腰酸背酸,有时怕冷。冯博士依证加减,调理四次,患者各项化验指标均已正常。
上面两个病例,体现出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肾脏病确实是慢性病,难治病,但仍然可以通过慢病管理、中医养生食疗等方法去治疗、控制、延缓,把它对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只要长期遵医嘱坚持治疗,肾病患者的人生照样可以很精彩,有些患者甚至带着肾病生活了几十年。
这些信号请留意
对于慢性肾炎,身体发出的一些早期信号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警惕。慢性肾炎的常见临床表现有以下几种:
尿蛋白
可以表现为尿中泡沫多。
血尿
肉眼血尿或者显微镜下红细胞增多。
高血压
许多继发性高血压由慢性肾炎引起。
水肿
比如腿部水肿、脸部水肿。
由于慢性肾炎的起病非常隐匿,很多时候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因此患者往往并不在意,延误诊疗,而一经发现就已表现为严重肾功能损害。因此,患者一旦出现以上症状,就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并进行尿常规、血压和肾功能等检查,找到病因、对证治疗。
冯建春,主任医师、博士。“首都国医名师”,连续九届获“月犁传统中医奖”。
冯博士长期从事中医临床与科研工作,具有系统的医学理论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有较高的科研能力和丰富的临床经验。集诸师之长,不断探索求新。治疗各种疑难杂症有独特见解和治疗方法。
(文中医案摘自:《品味中医鸡汤》,项红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