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 彭锦弦
植入下腔静脉滤器可预防血栓脱落、引发肺栓塞等严重风险,若不遵医嘱服药、不规律复诊等,可能会酿成大祸。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以下简称“协和医院”)血管外科、放射科、泌尿外科、胃肠外科等多学科团队联手,成功救治了一位因下腔静脉滤器刺入主动脉、十二指肠、腰大肌等多个器官的患者。
术后患者康复出院
5年前,马先生(化姓)因双腿疼痛被诊断出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接受了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和抗凝药物治疗。由于自觉恢复良好,他很少再复查,并减少了抗凝药物剂量。今年,他的病情恶化,双腿疼痛加剧、无法行走,被家人紧急送至协和医院。检查发现,滤器已刺破下腔静脉,远端血栓形成,并穿透主动脉、十二指肠等多器官,情况危急。
协和医院多学科团队迅速行动,放射科、血管外科迅速联合采取介入抽吸并置入新滤器的方案,结合抗凝治疗,使患者症状得到缓解。
同时,汪宏波教授率领的腔静脉受多器官病变累积多学科诊疗团队经过多轮讨论,制定了精细的治疗方案;放射科史河水教授通过阅片,精准判断滤器刺入的位置与深度;血管外科杨超教授和李沁副教授为患者置入主动脉支架,减少手术风险;泌尿外科章小平教授、蒋国松教授团队,利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技术,微创取出刺入多个器官的滤器,并修补受损血管;胃肠外科蔡开琳教授修补了十二指肠破口。
一场接力救治顺利完成。术后,马先生在多器官病变累积多学科诊疗团队的守护下,安全渡过围手术期,已康复出院。
血管外科李毅清教授强调,下腔静脉滤器能有效预防严重并发症,但患者必须遵循医嘱,定期复查。
作为国家静脉血栓防治示范基地,协和医院为有易栓症家族史的患者提供了基因测序和规范治疗。目前,在多学科协作下,该院有多项成功取出伤及多器官的滤器案例,相关经验已发表在权威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