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11月14日讯(记者 王璐 通讯员 李林)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22岁的小林体重骤降近20斤,同时视力也越来越模糊。她起初以为是作息问题,但休息后并无好转,视力每况愈下。在眼科医院,小林被确诊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网”),而她此前竟不知自己患有糖尿病,更不知糖尿病会危害眼睛。
小林并非个例,随着糖尿病年轻化,中青年患糖网的人数日益增多。我国糖尿病患者已接近1.4亿,约每10人中就有1位糖尿病患者。11月14日是世界防治糖尿病日,爱尔眼科在全国开展“糖尿病眼病关爱月”活动,旨在提高公众对糖尿病眼病的认知,倡导早防早检早治。
每3个糖友中就有1个患“糖网”
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长期高血糖会引发多种并发症,糖尿病眼病就是常见的一种,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等。据统计,每 3 个糖尿病患者中就有 1 个会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其中又有三分之一会出现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爱尔眼科医护人员为糖尿病患者检查眼底。)
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副会长、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总院长唐仕波教授指出,糖尿病眼病早期症状不明显。以糖网为例,早、中期患者可能仅感觉视力稍有下降,或偶尔有眼前黑影飘动,这些细微变化易被忽视,或与近视、老花、飞蚊症混淆,导致错过治疗时机,就像小林一样。糖网发展到后期,视力下降明显,会出现视物模糊、变形等症状,此时病情往往严重,可能已发生眼底血管破裂出血或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视力损伤不可逆。
唐仕波教授强调,一旦确诊糖尿病,应立即前往专业眼科医疗机构检查眼底,之后至少每年检查一次,若已患糖网,需按医生建议定期复查。然而,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流行病学结果显示:超50%糖尿病患者未被告知要定期检查眼底,近70%患者未接受规范眼科治疗,约90%有激光治疗指征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未治疗,这使得我国糖尿病致盲率居高不下。
糖尿病眼病诊疗亟待规范化
“糖尿病眼病的诊疗亟待规范化。”针对这一现状,相关专家呼吁要重视糖尿病眼病的规范化诊疗。糖尿病眼病的早防早治至关重要。对于大众而言,要增强对糖尿病眼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控制血糖水平,对于预防糖尿病眼病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如果发现视力有任何异常变化,哪怕是很细微的改变,都应该引起重视,及时就医检查。
发现疾病后,医院的治疗管理流程也亟待优化。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外伤学组委员林晓峰教授指出,以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为例,眼内注药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式,它可以减少血管渗漏,促进水肿消退,同时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从而改善视力。不过这种治疗方式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需要多次治疗,并坚持长期随诊,才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但多次就诊的不便、缺少提醒而错过治疗时间、就诊时间长手续繁琐等因素,是眼内注药患者未能坚持治疗的常见原因。以往,眼内注药需要住院治疗,患者需要连续几个月每月住院一次,非常不方便。现在,爱尔眼科等医院已开设眼内注药中心建设,实现非住院治疗,极大地减轻了患者和家属的负担。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加强对糖尿病眼病的科普宣传和诊疗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糖尿病眼病的筛查、诊断和治疗流程,才能降低糖尿病眼病的致盲风险,守护患者视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