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60亿元BD,昭示Biotech出海的逻辑变化
创始人
2024-10-31 20:43:07
0

10月29日,GSK与恩沐生物宣布达成协议,约定GSK将以 3亿美元预付款、总额5.5亿美元的开发和商业化里程碑付款,从恩沐生物手里收购一款T细胞接合剂(TCE)产品CMG1A46。

在中国,CMG1A46至今连血液肿瘤的I期临床结果还没出,自免适应症更是停在理论阶段,GSK却已经计划在2025年一季度在全球开展系统性红斑狼疮的I期临床试验。业内有人评价: 总投入超60亿元,在一个并没有"回声"的早期项目上,步子迈的太大了。

但GSK不这么想。CMG1A46能提供在血液肿瘤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肾炎等自免领域的想象空间,对GSK来说3亿美元就不亏。同样在8月9日,默沙东斥资56亿元收购的同润生物管线CN201,该药也正处于没有披露过多数据的I期和Ib/II期临床阶段。

中国创新药出海节奏越来越快。biotech再也不像过去那样,创业早期就开始做大规模宣传,希望吸引资本关注而获得融资。 如今的创新更准更狠,直接奔着海外BD去。

10月25日,在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北京论坛上,多位企业人士认为,这样的现象背后逻辑是中国医药创新能力在国际的分量越来越重, 出海项目重心越来越向着早期管线偏移。

不少企业已经懂得了“出海要趁早”,但什么样的管线能拿到比较高的价格?出海前该怎样准备产品管线?如何将眼光放长远的挖掘后续临床价值,激发新的回报增长点?其中其实有很多的门道。

出海找钱,开始向着更早期卷

恩沐生物是近期出海药企中比较有代表性的: 品种还没开展临床就寻找授权,不需要承担海外临床投入,不必去经历复杂的异国申报流程,让跨国企业帮着做临床,为将来国内外同步上市做准备。

中国正逐渐成为外资药企的扫货场,早期项目交易越来越多,这意味着我国创新药领域部分研发实力已与国际领先水平接轨。

以前,海外看中的中国企业手中能给出市场估值的管线,更倾向于拥有II、III期临床阶段成果的Biotech。但最近授权出去的前期管线越来越多。据《2024年医药研发趋势年度回顾》数据,截至2024年1月,中国的药品研发管线6098条,仅次于美国,占全球研发管线的26.7%。2023年到2024年上半年,国内创新药对外授权交易共149起。据《2024生物医药出海蓝皮书》数据, 2023年至今年6月,国内药品申请临床、临床I期、临床I/II期以及临床II期出海占比达62.0%。

例如GSK这次买下的CD3/CD19/CD20三抗,2021年12月在中国批准临床;2022年10月,在美国的临床完成了首例受试者给药,中美两地都尚在I期临床阶段,也没有可参考的临床数据披露出来,就卖出了3亿美元的高价。

百济神州高级副总裁、统计和数据科学负责人郭翔在论坛上表示:“公司基本所有的项目都在做全球实验,为之后到不同国家上市打下良好基础。”

类似百济神州这样的做法,当下还不是国内biotech的标配。但随着国内创新管线变现渠道的根本性变化, 国内创新药企想要“全球化找钱”,就必须在研发初期就主动向外输出。资金进账越早,越为新药开发提供更大的确定性。

BD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取代过去的A轮B轮融资方式。 恩沐生物仅在2017年4月获得过一轮500万元的天使轮融资,其他资金都靠BD:2021年12月和博锐生物达成了中国区权益合作,有1亿元的首付款和研发及销售里程碑付款。

一般来说,管线卖方可以快速拿到的首付款占交易总金额的15%左右。完成I期临床试验的费用大约为340万美元。只有不断BD,这些新兴的创业企业才能活下去。

本土Biotech,如何顺应?

过去,中国创新药企的临床开发思路几乎都以国内为主,在中国做出比较有希望的临床数据后,再去敲美国市场的门;有的企业直接在中国数据的基础上另补充海外临床数据。

但是,2022年信达生物PD-1出海美国失利,给这种模式敲响警钟。 从临床设计之初就带有硬伤,不太容易通得过FDA的法眼。提前布局国际化临床成为唯一的选择。

具体在临床管线的设立细则上, 在临床的剂量优化阶段,肿瘤的耐受标准就向着多元治疗新标准靠拢。

一个现实问题是,出国做临床试验十分烧钱。美国肿瘤临床试验每个患者就要花费15-20万美元,很少有初创的biotech担负得起。临床失败的损失风险也很高,据2007-2023年临床数据,肿瘤类管线II期临床的成功率最低,为17%,远低于I期临床和III期临床。

美中抗癌协会执行董事严立曾表示, 一些资金实力弱的biotech可以试着找CRO把临床试验全盘外包。

钱还是小事,临床立项才是考验管线价值的核心标准。和黄医药临床运营部负责人杨彬表示:大部分好产品转化不成钱,临床立项就是原因之一。选择什么产品类型、靶向什么大热靶点,都十分讲究。

今年8月,Nature发文表示,目前,肿瘤领域产品类型细胞疗法占据主导地位,双抗/多抗和ADC影响力依次排开,核酸类药物增长最快,从2021年的24种增至今年的108种。在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神经病学和胃肠道疾病等领域,小分子药物仍占主导地位。CD19、HER2、CLDN18.2等靶点大受追捧。

撰稿丨苗苗

编辑丨江芸 贾亭

运营|山谷

插图|视觉中国

声明:健识局原创内容,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颈动脉斑块:健康隐患的真相与对... 你知道颈动脉斑块对健康的威胁有多大吗?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颈动脉斑块这一健康隐患,不少患者...
原创 比... 导读:每年入冬后,还有一些人再吃红薯、芋头这类食物,其实在冬天,我建议大家少吃一点红薯芋头,因为这2...
重磅消息公开 湖南长沙HPV医... 1、长沙五洲医院HPV诊疗科室,2、湖南省级HPV防治院,3、湖南省级性病防治院,4、湖南省级性病防...
原创 关... 目录 1. 子宫肌瘤的分型 2. 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 3. 子宫肌瘤的手术指征 4. 子宫肌瘤的治疗...
原创 网... 年仅29岁!网红咖啡患直肠癌不幸去世,确诊6个月后决定放弃化疗 哎呦喂,这网红咖啡去世的事儿,真...
自检肝病看这里:上厕所时的 3... 肝病自检最方便的方法:上厕所!出现这3个异常表现,有肝癌危险! 1、尿液颜色加深 正常情况下,尿液...
原创 二... 二战是人类战争史上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一场战争,很多国家在这场战争结束之后一度没有恢复过来。当然这也是因...
原创 老... 标题:老合肥人对奶酥蛋糕的回忆,全靠红星路上一家开了十几年的老店 XXXXXXXX年XX月XX日X...
体内有癌,睡眠先知?睡觉时若出... 你听说过吗?有一种说法,睡觉时身体的突然抖动,其实是“长身体”的信号。 也有说法称这还是身体缺钙的表...
医疗高级人才有了新培养渠道 本报讯(记者 常 娟 通讯员 谢明明)12月28日,记者从河南医疗健康产业发展暨郑州大学MBA(工商...
原创 古... 减肥是女人一生的奋斗目标。 这个问题不仅困扰着现代女性,在古代也如此。张可久在《梧叶儿·席上有赠》...
卢顺义医生帕金森病疗效如何?康... 卢顺义医生出生于1949年,师从华北名医金梦贤,中医临床专业从医四十余年,有着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对...
颜如晶减肥遇瓶颈,三个月仅减三... 近日,知名辩论选手颜如晶在社交平台发文,崩溃地表示自己在健身房耗尽了精力,吃着减脂餐却磨灭了生活的热...
韩国“重庆火锅游”爆火,有火锅... 12月28日,“上海海底捞火锅店称晚上10点后一半是韩国人”冲上热搜榜。 28日中午,重庆南山枇杷园...
乙肝大三阳患者转小三阳后多久能...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存在两种主要阶段:乙型肝炎大三阳与小三阳。其中,乙型肝炎大三阳表示病毒复制处于活跃状...
冬天泡脚竟藏这些健康隐患?医生... 寒冷的冬天,你是否也在夜晚习惯让双脚泡入热水,尽情享受那温暖的舒适感?然而,在这看似简单的习惯背后,...
常吃烤红薯会致癌?并非如此,真... 流 “烤红薯虽然好吃,但是会致癌” 网上有传言说:“烤红薯虽然好吃,但是会致癌!” 言 流言分析 并...
真正抑郁症才有的10个样子,别... 如何了解自己或身边的人的得了抑郁症呢? 抑郁症的十大表现: 1、情绪需持续低落,觉得空虚,没有价值感...
引起膀胱结石的原因有哪些 膀胱结石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引起这种疾病的原因有很多,比较常见的有尿路梗阻、膀胱异物、膀胱感染、以及...
疫苗行业降价潮,未来会如何? 在当今动荡的医药市场,疫苗行业的降价潮引发了众多关注。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行业现状与未来走向?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