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西关社区一直积极探索助餐运营的新模式。他们深知老人的饮食需求,精心定制化助餐服务,为老人们带来了无尽的幸“食”光。在社区食堂中,菜品丰富多样,根据老人的口味和健康需求精心搭配。工作人员贴心地为老人送餐上门,让那些行动不便的老人也能享受到美味的饭菜。这种定制化的助餐模式,不仅满足了老人的口腹之欲,更温暖了他们的心灵,让老人们在社区中感受到家的温暖,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在长者食堂遍地开花的当下,老年助餐服务该如何深化?长乐西关社区启动了新方案——“福邻万家 一生长乐”2025年助餐服务。通过摸排筛选出有迫切助餐需求的老人和困难群体,针对性地推出助餐服务,每餐餐标15元,补贴13元,居民只需支付2元就能吃上热乎饭。
上午9时许,西关社区长者食堂的后厨已经忙碌起来:蒸好的肉饼肥瘦相间,裹满酱油的醇香;清爽解暑的丝瓜蛤蜊汤咸鲜美味……厨师们将新鲜食材化作一道道色香味俱佳又好消化的菜肴。
老人为助餐服务点赞。(长乐融媒体供图)
佳肴可口,更重要的是,这项服务还是私人定制!
住在民主小区的陈依伯不吃姜,住在后洋顶的林依姆喜欢吃西红柿炒蛋……在社区志愿者小张的手机备忘录里,这些琐碎的细节成为社区暖心服务的生动注脚。为了让“暖心饭”吃得舒心,西关社区还为每名服务对象建立“一人一档”服务台账,详细记录大家的就餐次数、补贴金额以及餐品满意度、送餐及时性等用餐反馈。
据悉,长乐区计生协还为吴航街道辖区内计生群众量身定制“生育关怀爱心餐”,每月为计生户提供300元补贴,惠及39人。
此外,在长乐区委社会工作部、长乐团区委的协调指导下,西关社区创新“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模式,与新就业群体双向赋能。美团送餐员积极融入社区志愿服务队伍,为社区里的困难群体和老人送去热乎饭菜。
“每天10:30前,我们会组织社区的志愿者完成餐品分装,再交由外卖员分别在11:00—13:00、16:30—18:30两个时段为老人们和困难群体送餐。”西关社区相关负责人说。
“我们已经吃了两天社区送来的饭了,荤素配得很好,味道也不错,我和老伴都很喜欢。”家住西关社区后洋顶的刘国良今年86岁,说起这份助餐服务,他和老伴林锦情眼里泛起暖意。随着年纪增大,老两口腿脚早不如从前利索,家门口的路又多是石板小巷,台阶层层叠叠,稍不留意就可能滑倒。以前,刘国良总是在从老年活动中心回家的路上捎些菜,可路难走,菜提多了实在吃力。回到家,两人的饭老伴要慢慢做,碰上夏天,忙活完一身汗,常常没了胃口。如今,一顿暖心饭既填补了家庭照护的缺口,又通过助餐服务搭建起了情感纽带,让他们在一餐一饭中感受到社会的关怀。“我们希望这项服务能一直延续下去。”刘国良说。
近年来,西关社区持续探索老年助餐服务运营创新模式:引入社工、志愿者以及外卖员等群体充实服务力量,依托老年大学资源打造“共享食堂·学堂”,通过数字化系统实现精准服务,同时延伸出“堂食+配送”的双轨服务体系。该社区作为省级“社工+志愿服务”试点社区,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优势,形成“社工引领志愿者、志愿者协助社工”的良性协作机制,围绕社区居民多元需求,开展多样化志愿服务项目,坚持以需求、目标及效果为导向,在社区治理、助老助残、青少年辅导、应急服务等领域积极作为,创新服务形式,培育多个“小而美”的服务品牌。
从暖胃到暖心,在西关社区,一餐饭的故事还在继续……(记者 蒋雅琛 通讯员 王至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