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才适合当老板?
如何做员工眼中的好老板?
以下,请欣赏:
常识|有话要说
qvj2l q49k 0/0b 0 be 88 CDB 5 B4 ba 0 a4d ba 24 ea 5554 b3c /
作者:金良
来源:管理常识(ID:Guanlidechangshi)
前段时间一个同学跟我说,他以后想创业当老板,但是不知道适不适合。于是他问我:“什么样的人适合当老板?”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Momo CEO王莉曾经在微博上说过的一句话:
qvj2l q49k 0/5d 6105 E3 caf 74 C4 D8 f 78795 e 483185 df /
来源:@王老板微博
以往人们对于老板的认知,偏向于电视荧幕中的光鲜帅气。可老板真正的样子,却恰恰相反:
分叉的头发,迷茫的眼睛,皮肤蜡黄长痘,身材发福。
这些都是老板们辛苦付出的代价。
qvj2l q49k 0/4f 98 AC 0 d6b 7 F4 A8 FB 8 a 1133885406 b 41 /
来源:@王老板微博
他们为事业付出了一切,把所有的财富都押在了线上。
对于想当老板的人来说,如果你能做到以上几点,你就会得到当老板的“敲门砖”。
但这仅仅是个开始。
如果想在老板的位置上长期做下去,这3个问题不解决,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
01
没有赚钱
只会搞面子工程
现实中,“画饼”是老板必备的技能。
承诺多,承诺少。空脑袋多,实际的东西少。
久而久之,这就成了员工的槽点,大家都觉得自己被老板忽悠了。尤其是95后、00后的新生代员工,更是对老板的玩法嗤之以鼻。
但问题是,老板为什么要这么做?
开公司不是闹着玩的,聪明的老板不会把自己的事业当成“过家家”。
他们之所以“画饼”不兑现,主要是因为公司不赚钱。
中国建材集团前董事长宋志平曾举过一个例子:
2000年03非典过后,他去鲁南水泥厂调研。工厂里的员工穿戴整齐,办公环境非常整洁。
会议中,对方老板也讲了很多与企业发展相关的案例,都不错。但是,他对效益指标闭口不谈,只谈了“如果现场是这样”。
经过询问,宋志平意识到公司根本不赚钱。
类似的例子,在现实中还有很多。
比如有的老板讲了很多云山观,展示出来的PPT眼花缭乱,但是被问到好处的时候就开始犹豫了。
出现这种情况,首先是因为业绩不好,公司不赚钱,又因为脸皮薄,只能画饼做面子工程;
其次,公司的指导思想有问题,缺乏效率的概念,一切都用“可能”和“也许”来搪塞,不可能用利润说话。
现在的员工很现实,公司不赚钱,工资少,肯定不开心。
比如我身边的一个老板,他刚开始创业的时候,让他的员工过着特别轻松的生活。他上班不打卡,晚上不加班,每周吃饭,把能想到的福利都给了。
但就是因为公司不赚钱,利润低。最后,很多员工辞职,在背后说公司的坏话。
由此可见,老板一旦不赚钱,员工就看不起他。
虽然互联网领域,比如亚马逊、JD.COM,在发展初期一直亏损不赚钱,但这个例子不可复制。
对于很多普通创业者来说,我们没有资本加持,也没有光鲜亮丽的背景。为了生存,在商业发展的早期,我们必须把赚钱作为重中之重。
如果不能让公司赚钱,只会整天拿面子工程糊弄员工,那你真的不适合当老板。
qvj2l q49k 0/b28 a1 b 143172404db 34 e 18d 68 fb0 f 846 /
02
没有思路
只会整天乱跟风
g>
在东北这边,有一句顺口溜叫:“熊瞎子掰苞米,东一棒西一棒。”
意思是, 没有专心做好一件事,整天想这想那,最后啥都没捞着。 我之前的老板,就是这样的人。
他运气其实不错。
在刚创业时,就赶上了国内新媒体发展的大潮,依靠转载+原创内容输出,就做出了好几个粉丝达百万级的公众号。
也许是机遇来得太容易,他从来没有仔细思考过公司的未来战略应该怎么走。
我说的一点都不夸张,真的就是不动脑,然后只会一味跟风模仿,看别人整啥,他就要我们整啥。
然后我们这些员工可累惨了,就像驴一样,今天被老板安排做社群、做知识付费;明天老板又心血来潮,想要做电商、做直播带货;
后天又看到谁谁,弄出流量收割的办法,他又想让我们成为操盘手,玩裂变。
其实每个领域都有专业的强手。 盲目跟风走多元化,不仅让我们丢掉了原本在内容输出领域的优势,还让我们尝试的这些举措,变得徒劳无功。
折腾完一流十三招,最后公司啥都不行。
在《经营制胜》这本书中,作者宋志平也提到过类似例子:
作为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他每个月都会给很多老板们讲课,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让上市公司坚守主业。
可有些老板就是不听啊。
在15~16年市场比较好的时候,他们觉得机遇多,就质押股票来贷款,拿到资金后,就盲目开始投资。
最后投资都没赚钱,去杠杆的时候钱又拿不回来,股票就被平仓。一直到现在,这个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很多公司老板都被套在其中。
因此,当老板最忌讳的,就是“熊瞎子掰苞米,东一棒西一棒。” 在任何时候,业务都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近几年,随着网络信息的大量普及,很多新概念被炒了出来,新的玩法,新的风口,让很多老板抵不住诱惑,最后深陷其中。
其实做生意大家都知道,哪有那么多便宜可占啊?若是真是一个机遇,聪明人早就静悄悄地闷声发大财了。
能够被推到明面上的那些事,都是一些套路与陷阱。没有任何一种选择,不需要付出代价。
作为老板,我们永远都没法赚到,超出个人认知范围之外的钱。
所以,如果你觉得自己抵挡不住诱惑,或者心里并不知道主业要做什么,也不知道该坚持什么,那就真不适合当老板。
qvj2lq49k0/5f1d9d95916646c797734d3a0398b073'>
03
没有成长
只会灯下找钥匙
之前跟咨询公司朋友聊天,她们最常提到的一个点,就是许多民企老板,很愿意“在灯下面找钥匙”。
说白了, 就是他们曾经在某些领域成功过,错把一些运气、机遇当成了自己的实力 然后就划地为营,守着一亩三分地不出来了。
等到后续行业有变化时,再用之前的方法,不管对不对,先做了再说。这导致许多老板的决策在后续都成了严重的失误。
比如,我之前曾供职的一家创业公司,老板在创业前,是一家集团的副总。
若要单论专业能力,她确实很牛,也值得我们学习。可在公司整体的把控上,还有对下属的关系维系上,老板做的并不好。
首先,对于公司整体把控,初期肯定要以签单赚钱,还有招聘人才为主。
可在谈客户时,她压根不给我们授权,必须要卖高价,不能便宜。在招聘人才时,她还在摆谱,就弄出一副爱来不来,就给你这些条件的傲气。
结果可想而知,单子没人签,人才也没人来,公司业务做的稀里糊涂。
可能在老板眼中,过去的成功让她足以藐视当下的一切。
可在我们眼里,自从来到这家公司,老板就没有一丁点成长与进步。
宋志平在《经营制胜》中也曾提到, 公司失败,往往是因为他们总用过去的成功经验。
对老板来讲,如果不创新、不成长、不研究新的方法,公司早晚都会被变化所颠覆。
虽然过去成功的经验,我们需要铭记,但在另一个层面,成功也是失败之母。
之前的路径与方法,未必适合当下。
所以,如果你没法保证自己可以持续成长,也不肯割舍曾经的成绩,还在摆谱装样子。那我劝你千万别当老板,这完全就是找罪受。
但话说回来,要是以上三种情况,你都有勇气可以解决,那恭喜你,当老板这条路,你可以继续坚持。
解决了能不能当老板的问题,剩下的就是我们怎样做,才能坐稳这个位置,成为员工眼中的好老板?
对于这方面,有方法秘诀么?
朋友,当然有啊!请继续往下看。
qvj2lq49k0/1427a9bf149d4b7b9ac54e3e6ebe236a'>
04
当老板的秘诀
就是要学会经营
面对当今新技术革命与行业需求的快速变化,很多老板会认为,把公司业务做好的唯一标准,就是管理。
但实际上 ,管理是职业经理人的事情,老板最应该做的,是经营。
试想一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经营家庭”“经营自己的社交圈”“经营一家小店”等类似的形容。
因为这些事重要,我们想用心做好,所以需要经营。
而管理呢,更像是以任务为导向的拿钱办事,职业经理人拿多少工资,就听安排,给解决多少问题。
但在当今这个时代,大量技术和经验已经嵌入智能化的机器,作业人员的数量大大减少,传统管理的效能正在减弱。
公司要盈利赚钱,面对的最大问题是市场、创新、与商业环境,解决这些难题,需要的是经营。
正如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所言: “管理是正确地做事,经营是做正确的事。”
因此,若想做正确的事,实现经营目标,老板就需要比职业经理人更加用心,我们不能把视角只放在管理这一摊上。
而所谓经营能力,就像是街坊邻居那种,能“张罗事”,把公司业务从一潭死水中,盘活起来,并且能够持续获得成长,不会被时代的“洪流”吞噬埋没。
从短期视角看,落到实处就是先赚钱,让公司得到健康发展。其次是富足员工,让他们获得成长,赚到满意工资。
从长期视角看,落到实处就是通过绩效收益,回报投资人。再通过承担公共责任,去回报社会。
虽然经营说着很容易,但若真想做到,这就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如果你想对经营获得更为深入的了解,推荐阅读《经营制胜》。
本文经作者授权“管理的常识”(ID:Guanlidechangshi)原创首发,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延伸阅读】
qvj2lq49k0/56b56858fe0e4953b685bf11fcc51db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