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厕所革命”见真情 精细服务暖人心
黄锦铨:20多年坚守扮靓城市颜值
福州4名先进模范代表受邀赴京参加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其中就包括台江区的环卫工作者黄锦铨。他曾获评全国劳动模范,家庭获评福建省文明家庭,从军营到环卫战线,他20多年如一日甘当“城市美容师”,用“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书写新时代榕城劳动者的荣光。
黄锦铨。
军营淬炼初心
关键时候显担当
“现场观看九三阅兵,不仅是视觉盛宴,更是心灵的洗礼。”黄锦铨说,他要把先辈的精神化作奋进的力量,为市容环卫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的这种信念与担当,早在军营时期就已铸就。1994年12月,17岁的黄锦铨参军入伍,白天训练、晚上站岗,军营生活造就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在部队期间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士兵。
从部队转业后,黄锦铨毅然投身环卫事业,一干就是20多年。他经历了环卫电焊工、驾驶员等多个岗位的锻炼,如今是台江区环卫中心副主任,统筹辖区道路保洁、公厕管理、垃圾转运管理工作,始终保持着军人一丝不苟、任劳任怨的优良作风。
在台江环卫系统,黄锦铨“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感染了身边人。2019年5月,福州市区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黄锦铨带领职工起早贪黑,逐点落实垃圾分类收运。那段时间,他常常天不亮就来到转运站,夜深人静时还在核对收运数据,确保辖区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2023年7月,台风“杜苏芮”袭击福州。“积水不退我不退!”黄锦铨带领团队连续作战,清理出150多吨垃圾,为恢复市容净美奔走不停。汗水浸透了衣裳,雨水模糊了双眼,他始终坚守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20多年来,在文明城市创建、防台风防汛、节假日保障、抢险救灾等工作中,他总是加班加点奋战在一线,时常因突发情况半夜到点位解决问题,成了同事的“定心丸”。
立足本职工作,不忘提升自我。他报名参加福州市总工会开展的职工“求学圆梦”学历提升行动,今年初获得社会工作本科学历,为服务群众增添专业力量。
匠心打造公厕
细微之处见真情
黄锦铨将大量心血倾注于“厕所革命”。
在闽江之心区域,一座现代简约风格的公厕成为滨水景观带的一个亮点。这处总建筑面积约25平方米的公厕,巧妙融入周边环境,内部配置感应式冲水系统、紧急呼叫装置、助力扶手等设施,全空间覆盖负压新风除臭系统,营造清新恒温环境。自去年8月建成投用以来,已累计服务市民游客逾18万人次。
鼓山大桥公厕则采用公厕与城市管理驿站、工会驿站一体化设计,配备了空调、微波炉、热水壶等设施,为环卫工人、市政园林养护员等户外劳动者提供休息场所,夏季还提供爱心茶摊服务。
让人眼前一亮的还有白马场公厕的创新设计。公厕门口配备了笑脸造型、具备无线充电功能的休息座椅,为过往市民提供短暂休憩、补充电量的场所。公厕内AI语音紧急求助、SOS一键呼叫和跌倒报警系统则构建起全方位的安全守护网络。
这些公厕建设从选址、设计到施工、验收,黄锦铨都全程参与,不放过任何细节。他常说:“公厕事小,关乎民生,也关系着城市文明形象,要让市民和游客感受到福州的美好。”
数字赋能管理
精细服务暖人心
在黄锦铨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台江区构建了环卫一体化智能监管平台,实现对环卫作业全过程、全方位的精准管理和调度。
该平台建设了指挥屏端、办公端、移动端,服务于环卫中心、街道、环卫企业、一线管理人员,形成三端四方联动机制。通过实时定位实现对管理人员在岗情况的监管,极大提高了人员管理效率;将环卫车辆道路作业覆盖率纳入平台管理,让车辆作业更规范高效;公厕管理员考勤系统保证公厕开放时间内管理人员在岗;垃圾分类屋(亭)实现精细化标点及实时监控。
“智慧化不只是技术的革新,更是服务理念的升级。”黄锦铨说,数字赋能环卫工作,最终是要让福州这座城市更加宜居,让市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记者 赵铮艳/文 叶诚/摄)
上一篇:福州市政协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委员在行动”专项活动
下一篇:微信推出“后悔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