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清县政协开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委员进百村”专项活动——
乡村振兴聚合力 委员实干显担当
产业园规划如何成为现实?深山里的农产品如何走出去?乡村治理的堵点如何打通?今年以来,闽清县政协开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委员进百村”活动,紧扣“献一策、牵一线、解难题、送温暖”核心目标,组织委员深扎乡村沃土,丈量民情,破解难题,以政协担当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破题开路 打通发展堵点
“要加快园区路网、供水供电等配套设施建设”“关键还是要拿出更好的政策,吸引龙头企业入驻”……走出园区,政协委员们提出一连串富有前瞻性的建议。
今年以来,闽清县政协紧密围绕县委保底线、促发展、惠民生、求创新“四轮驱动”专项行动部署,锚定全县乡村振兴任务,组织委员分批次开展专项民主监督。从讨论基础设施建设的工期节点到招商政策的优化完善,委员们既督促进度滞后的项目加快建设,也为提升园区吸引力建言献策,推动一产“接二连三”,助力打造闽清优质农产品特色品牌。
产业发展,离不开资金支持,委员们聚焦“纾解三农融资难、融资贵”课题,联合县政府召开重点提案办理协商会,推动银行为信用良好的农户提供免抵押、免担保的纯信用贷款,帮助解决各农业企业2651万元乡村振兴专项贷到期后续贷风险问题。
“铁皮石斛销售渠道不够通畅问题,我们一定帮着协调!”在福州斛天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省、市、县政协委员联合视察时,当场记下企业的“急难愁盼”。随后,委员们联动省、市智库专家,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入手,提出探索为林地流转的企业提供经营权抵押登记服务,帮助企业引入金融活水。
据悉,在生态保护调研中,委员们积极发挥“委员河长制”作用,向闽清县检察院移送闽江流域电鱼、“绝户网”等非法捕捞的线索,督促清除非法拦网养殖14处、拆除定置网18张,清理非法养殖面积超3万平方米,让闽江母亲河逐步恢复往日生机。
牵线搭桥 汇聚发展合力
“福州大学闽清科创园的落地,让我们终于有了专业的技术支撑平台,这对闽清产业升级太关键了!”望着欣欣向荣的园区,闽清县政协常委、福大校友郑长闽感慨地说。
近年来,郑长闽委员穿梭于高校与地方之间,积极促成福州大学与闽清达成战略合作,致力于引入福大技术资源,助力打造闽清首个大学科创园。
据悉,在促进科创园落地的过程中,委员们也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同步探索多元化助农惠农成果,成功推动“台胞银龄人才驿站”、“唐宋元(闽清)”公用品牌、“78130”水稻产业基地等一批惠农成果落地,为闽清乡村振兴筑牢了根基。
与此同时,文旅界委员也积极策划“村唱”系列活动,搭建“心上莲人才驿站”“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村唱大舞台”等对外交流平台,累计举办45场赛事,吸引15万余人次关注,不仅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更带动了乡村“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发展,探索“以文塑旅、以旅兴农”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服务暖心 绘就幸福底色
“谢谢叔叔阿姨,这些图书我盼了好久!”抱着崭新的图书和电脑,雄江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笑开了花。近日,在政协委员牵线搭桥下,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二小学分别与雄江镇中心小学、闽清县实验小学签署了为期三年的校际帮扶协议,为校际间的沟通交流、教学上的互相学习打下基础。
爱心服务,不止于校园。今年以来,各级政协委员聚焦民生需求,扩大服务范围,展现政协服务温度。
聚焦村民健康需求,委员们组建义诊队伍,囊括各界专业力量,深入镇村一线,让村民在家门口享受高质量健康服务;助力求学梦,闽清县政协开展“委员助学 点亮童梦”活动,邀请市、县政协委员为困难学生提供助学金,传递人间温暖;远在国外的闽清籍异地委员听闻家乡发展需求,立刻行动起来,募集3万元注入三溪乡文体事业,让村民有了跳舞、看书、健身的新去处……一件件实事,让“政协温度”直抵群众心坎。(记者 阮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