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鳞癌单个纵隔转移意味着什么?有哪些治疗方案?肺鳞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展通常较为缓慢,但一旦进入晚期,便可能伴随着严重的并发症,如纵隔转移。纵隔转移意味着肺癌细胞已经通过淋巴或血液途径扩散至胸腔内的淋巴结或其他器官,包括心脏、食管和大血管等区域。这一状况通常表明病情已进入晚期阶段,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胸痛等症状,生活质量及预后受到严重影响。
面对肺鳞癌单个纵隔转移的挑战,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尽管手术治疗在癌症早期具有显著效果,但在晚期,尤其是纵隔转移的情况下,单纯的手术切除往往难以彻底清除所有癌细胞。因此,治疗策略需综合考虑化疗、放疗及靶向治疗等多种手段。
化疗方面,常用的药物有顺铂、紫杉醇和卡铂等,这些药物通过干扰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来控制病情。放疗则利用高能射线杀灭或缩小肿瘤,对于缓解纵隔转移引起的症状具有显著效果。而靶向治疗则是针对特定的基因突变进行,如使用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等药物,对携带特定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疗效较好。
除了西医治疗手段外,中医在抗癌领域也展现出其独特优势。中医抗癌不仅关注癌细胞的清除,更注重患者整体机能的恢复与提升。中医通过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苔、脉象等进行辨证分型,然后采用相应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例如,对于肺鳞癌纵隔转移引起的咳嗽、咯血、胸痛等症状,中医可采用清热润肺、止咳止血的中药方剂进行调治。
中医治疗还强调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放化疗期间,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此时,适当辅以中药,有助于减轻这些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的耐受力和生活质量。同时,中医还通过调理气血、扶助正气,提高患者的身体机能和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复发转移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中医抗癌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它需要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并遵循医嘱用药。此外,患者还应积极调整生活方式,保持充足的休息、合理的饮食以及适当的运动,这些都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中医治疗癌症的疗效也受到中医师的辨证论治水平的影响。因此,在选择中医治疗时,患者应选择具有丰富经验的中医师进行治疗。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出身于中医世家,是非遗——“袁氏中医肿瘤疗法”传承人、“郑州袁氏中医三联平衡疗法学术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郑州市基层中医传承特色疗法工作室项目首批唯一中医肿瘤专家,是《袁世医方》第八代传人,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其创办的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主要依靠中医药治疗各种恶性肿瘤,且在治疗的过程中,一直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倡中西医多学科综合治疗,帮助患者在消除肿瘤、控制病情的基础上,缓解不良反应,改善整体状态,达到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周期的目的,累计诊疗患者超20万人次。
非遗“袁氏中医肿瘤疗法”始于嘉庆辛酉年(公元1801年),传承距今已历八代两百余年,凝聚着袁氏中医世家历代先祖临床实践的智慧结晶。在袁氏先祖历代承传的珍贵秘本《袁世医方》中,详细记载了“袁氏中医肿瘤疗法”的核心理论与用药精髓。涵盖中医内、外、妇、儿各科,以及实践临床的大量内外治方药、制作技艺,剂型包括汤、丸、散、膏、丹,以及药酒、药膳、药茶、药醋、药粥、药饼等食疗方,多达190余首,形成了一套系统而独特的中医肿瘤诊疗体系。
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治疗肺鳞癌真实案例分享:
朱某,右肺鳞癌,2013年4月8日初诊。
2012年5月,朱某突然开始无故干咳,且胸口疼的厉害,在当地医院治疗无效后,被家人送往省人民医院检查,确诊:右肺鳞癌。随后在医生的建议下开始化疗,并坚持到郑大五附院做伽马刀放疗,然而6个疗程化疗,13次放疗过后,花费不少,效果却并不理想。出院后患者胸疼的更加厉害了,右腋下还长了个小疙瘩,整夜整夜的睡不着觉。一家人彷徨无措时,最终还是一位老乡给了希望,他家中有人曾在希福医院吃过几年药,效果不错。于是2013年4月8日就诊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初诊时朱某还疼的躺在床上起不来,情况非常严重。可没想到中药用完,精神明显好转,体力增强。尽管中间由于病人天热擅自停药引起肿瘤复发,不过2013年12月2日,再次服药四个月后,病情再次被控制,胸疼消失,家务也能做了,饭也能烧了。继续服药到2014年3月17日,老太太精神好、面色红润、外表如常人,右胸部疼痛感消失,自述化疗后右腋下长出的小疙瘩没有了,每天早上还坚持锻炼身体。2020年4月22日回访,朱某再次拿药巩固,没有任何不适症状。2024年回访近况稳定。
面对肺鳞癌单个纵隔转移的挑战,患者应保持积极的心态,综合运用西医和中医的治疗手段,以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同时,积极寻求医疗专业人士的建议和帮助,也是战胜疾病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