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重要节点,在这一天,阴极阳生,阴阳转换,是大自然赋予我们养生保健的关键时机。
冬至:阴阳交替的转折点
冬至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阳气渐生,阴气渐消。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的观念,冬至时节,人体的阳气也如同大自然一样,处于一年中最为虚弱的时候,但同时也是阳气开始萌发的转折点。此时,若能借助中医理疗的手段,恰当地扶助阳气,帮助阳气顺利生发,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医理疗扶阳之法
01艾灸
艾灸:温通经络,补阳散寒。艾草性温,具有纯阳之性,通过燃烧艾绒产生的温热刺激穴位,能够温通经络、驱散寒邪、补养阳气。冬至时,可重点艾灸一些具有温阳作用的穴位,如关元穴,艾灸关元穴可固本培元,补肾壮阳;神阙穴,此穴能温通元阳、健运脾胃,是养生保健的要穴;足三里穴,艾灸此穴可健脾益胃、补益气血,增强人体的抵抗力,促进阳气的生发。
02拔罐
拔罐:驱寒除湿,行气活血,冬至时,人体易受寒湿之邪侵袭,拔罐可将体内的寒湿之气拔出体外,改善气血运行。例如在背部膀胱经进行拔罐,膀胱经是人体最长的经络,贯穿整个背部,拔罐于此能疏通经络气血,调节脏腑功能,激发阳气,让身体从内而外温暖起来。
03刮痧
刮痧: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冬至时节,人体阳气内敛,外界寒冷,易使气血运行不畅,出现经络阻滞的情况。当出现恶寒(怕冷)、发热、头身疼痛等症状时,在背部和颈部刮痧可以帮助缓解症状。通过疏通经络,使体表的寒邪得以散发,调节人体的卫气(具有保卫机体、抵御外邪的功能)。对于一些长期伏案工作导致的颈肩部肌肉劳损也有很好的效果。刮拭颈肩部能够放松肌肉,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和僵硬感。
中医理疗扶阳的注意事项
1.根据体质辨证施疗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中医理疗的反应和适应程度也有所差异。在进行冬至中医理疗扶阳之前,最好先咨询中医师,了解自己的体质状况,如阳虚质、阴虚质、湿热质等,以便制定个性化的理疗方案。例如,阴虚火旺者在艾灸时应注意时间和穴位的选择,避免因艾灸过度而加重虚火上炎的症状。
2.注意保暖与休息
冬至时节气温较低,在进行中医理疗前后,都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理疗后人体的毛孔处于张开状态,此时应避免吹风、接触冷水,及时穿上保暖衣物。同时,要保证充足的休息,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来恢复和调养,以增强理疗的效果。
上一篇:如何诊断白内障:症状与检查方法
下一篇:晚餐减肥-多素少荤应倡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