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度高血糖是可逆的过程,做好生活调理可维持血糖稳定。在糖尿病管理中,早晨的时光对于稳定血糖至关重要。从饮食选择到生活习惯的各个方面,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血糖的波动。让我们一起来了看看早晨稳定血糖的关键要点。
1、要摄入足够的液体
经过一夜的睡眠,身体处于缺水状态,晨起及时补充水分非常重要。早晨醒来后空腹喝杯温开水,早餐时可喝豆浆或温牛奶,其中含有优质蛋白质以及钙和水分,满足身体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同时也能稀释血液,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有利于血糖的稳定。
2、早餐主食要以粗粮为主
早餐是一天中开启新陈代谢的重要一餐,对于血糖的稳定有着直接影响。合理搭配早餐的营养成分,可以帮助我们缓慢释放能量,避免血糖的急剧上升。
早餐应选择富含膳食纤维、蛋白质和健康脂肪的食物,如全麦面包、鸡蛋白、牛奶、蔬菜等。膳食纤维,能延缓餐后血糖升高,维持血糖稳定。不要吃精制米面如白米饭、馒头或面条等,避免高糖、高脂肪和高盐的食物,如油条、甜面包、蛋糕等。这些是高升糖指数食物,可快速升高餐后血糖。
3、要多吃不同种类的蔬菜
蔬菜中含有丰富矿物质和维生素,能改善糖尿病病情,其中含有的膳食纤维可延缓血糖吸收。尽量选择不同种类和不同颜色的蔬菜,能摄入更多的营养,帮助控制血糖。
4、要测量空腹血糖
晨起后是测量血糖的一个重要时机,每天早晨醒来后测一次空腹血糖,同时要记录好,坚持下去能清晰看到血糖变化。通过测量空腹血糖,可以了解血糖的基础水平,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同时,还可以定期测量餐后血糖,全面掌握血糖的变化情况。若血糖发生很大波动,需第一时间告诉医生调整药物或剂量。
5、不要立马起身
部分高血糖人群习惯立马起身穿衣,这是很危险的行为。因为在睡眠状态时身体各个器官也在休息,基础代谢率低且心跳速度慢,血液流动性差。早晨醒来后身体各个器官逐渐恢复工作,若立马起身会使得心脏和大脑得不到足够的营养供应,从而引起心脏和大脑缺血缺氧,导致头痛、头晕心慌和四肢无力。
另外6:00~10:00正是血压高峰值,早晨血压升高速度快,易引发脑梗或心梗,尤其是高血糖的人群发生危险性更大。所以早晨起床时一定要注意动作缓慢,睁开眼后动动手指、胳膊,伸伸懒腰,然后侧身缓慢起床。
6、不要洗澡
很多人习惯早晨洗澡,认为能提神醒脑,然而早晨洗澡易出现低血糖反应。尤其是在冬季早晨气温低,血管适应性差,若盲目洗澡,易诱发心血管疾病或其他意外。
7、不要空腹晨练
空腹锻炼易导致血糖波动过大,影响血糖控制,甚至因为低血糖而昏迷晕厥。运动前可以喝杯牛奶或吃一两片全麦面包,外出运动时随身携带急救卡和高糖分的甜点,以备不时之需。
适当的晨起运动有助于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血糖的消耗和利用。可以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瑜伽等有氧运动,运动时间一般在30分钟左右为宜。但要注意,运动前应做好热身,避免空腹剧烈运动,以免引起低血糖。
8、不要揉搓眼睛
揉眼睛,是很多人在刚睡醒时的习惯性动作。高血糖病人血管脆弱,若用力揉搓眼睛,可引起眼周血管破裂,若感觉眼睛不舒服时可以用温水轻轻擦拭或稍微按摩眼睛周围。
9、情绪的控制
早晨保持平和、积极的情绪对稳定血糖有一定帮助。紧张、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可能会导致体内应激激素分泌增加,从而引起血糖升高。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方式调整心态,能为一天的血糖稳定打下基础。
稳定血糖是一场持久战,从早晨开始做好每一个细节,让我们更好地管理血糖,享受美好的生活。若血糖一直居高不下,还需去医院做检查,按照医生嘱咐用药。勤监测空腹血糖和餐后两个小时血糖,了解血糖变化情况。
缺血预适应训练
纯物理方法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这几年,随着百万减残工程的推进和适宜技术的推广,远隔缺血预适应技术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成为防治心脑血管疾病行之有效的物理方法。
缺血预适应训练可提高人体全身器官组织抗缺血缺氧能力,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等,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对心脑血管尤其是冠心病、心肌损伤、脑梗等病症有良好的预防及康复治疗作用。
缺血预适应训练,像给血管做运动,训练一次相当于血液循环5km,很好的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增加人体代谢能力,排除有毒物质,增加机体免疫力和人体代偿能力,对人体防御机能,修复机能均有好处,有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通过做缺血预适应训练,可有效促进小血管建立起侧支循环,当主动脉发生狭窄或阻塞,血液便可通过侧支绕过阻塞部位进行输送,侧支逐渐变粗、血流量逐渐增大,侧支循环代偿增多,保障全身血液的正常输送,有效避免脑梗死、心脏猝死等恶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这些通过侧支重新建立起来的循环称为侧支循环。侧支循环与冠状动脉搭桥术有异曲同工之妙。
*本文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学治疗,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