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均是结合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
你有没有想过,直肠癌是不是一种“拖”出来的病?很多人往往不重视身体的一些小症状,觉得反正不是很严重,拖一拖就好了。
比如偶尔便秘,或者突然腹痛几天就过去了,再不然就是大便形态不对,感觉自己吃得不对造成的,休息几天就好。
早期的直肠癌往往在体内悄悄滋生,没有明显的痛苦感受,所以很容易被忽视,等到出现显著的症状时,往往病情已经相当严重。
事实上,直肠癌并非突然出现的“横祸”,它的发生常常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许多早期的症状在不少人眼中却被忽视,导致许多人直到病情严重时才去就医,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简而言之,直肠癌大多是“拖”出来的。身体发出的警告信号未被及时重视,才会导致疾病的恶化,甚至发展成不可逆的癌症。
从医学角度来看,直肠癌的早期并不总是伴随剧烈的疼痛或突发性的症状,它的潜伏性很强。这也是很多人往往会忽略掉身体的细微变化,直到症状严重时才后悔莫及。
所以,定期的体检,尤其是对于有潜在风险的人群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很多时候,直肠癌的早期症状看似“无关紧要”,但却能成为潜在的危险信号。
直肠癌作为消化道癌症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通常起源于肠道内的息肉,随着时间的推移,息肉逐渐发生癌变,最终发展为直肠癌。
问题在于,这个过程通常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很多人并未感受到明显的不适,因此忽视了疾病的警示信号,最终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当症状进一步加重,甚至出现明显的体重下降、乏力、食欲丧失等全身性症状时,患者往往已经处于晚期。
因此,直肠癌往往是“拖”出来的,尤其是对老年人或家族有肠癌史的人来说,越早关注身体变化,进行及时检查,越能大大降低癌症的风险。
从流行病学的角度来看,直肠癌的早期筛查可以显著减少死亡率,40岁以上的人群如果定期做肠镜检查,可以有效地筛查出大部分的肠道息肉,甚至在其发生癌变之前就能将其切除,从而降低了癌症发生的几率。
直肠癌的发生通常是由于我们对身体微小变化的忽视,尤其是在初期,往往并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只有通过科学的筛查和检查,才能提前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
随着社会发展与生活方式的变迁,愈来愈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问题,其中癌症的早期筛查尤其受到关注。然而,很多时候,大家对于癌症的警觉性并不高,直到问题变得严重,才开始重视。
便血或大便变化
便血,特别是无痛性便血,是直肠癌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尽管便血有很多种原因,比如痔疮或肠胃炎,但如果出现便血症状并伴随有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便秘交替出现、排便困难等),就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些人可能会认为便血是痔疮的表现,觉得“无伤大雅”,但这种想法其实非常危险。
一位患者长期有便血症状,但每次便血后都觉得是由于痔疮引起的,便没有去医院检查。直至一年多后,腹痛加剧,且伴有体重显著下降等症状时,方才去检查,却发现已是直肠癌晚期。
持续的腹痛或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
腹痛乃胃肠道问题常见症状,然若腹痛持续不止,且无明显饮食失当或其他疾病诱因时,或许是肠道问题的警示信号。
一位患者长期腹部隐痛且食欲减退,她以为这是年事渐高、消化不良所造成的。直到她发现自己在短短几个月内瘦了,体力也变得越来越差,才去医院检查,结果医生查出她患早期直肠癌。
像这样的早期症状,其实大部分患者在发现之前都不会立即重视,而正是这种拖延,导致了病情的发展。
体重骤降、持续腹痛是直肠癌的警示信号之一,如果在没有明确原因的情况下出现这种情况,一定要引起警觉,及时进行大肠镜检查或CT检查,以免错过治疗时机。
家族历史或长期有肠胃疾病史
如果家族中有直肠癌的病例,或者自身长期患有慢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肠道疾病,那么患上直肠癌的风险就会显著增加。
这些人群应该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定期进行筛查检查,尤其是40岁以上的中年人群,建议每隔一定时间做一次大肠镜检查。
一位患者,其家族中有多位亲属患直肠癌,而他自身又长期受慢性便秘问题困扰。虽然他没有明显的症状,但他主动去医院做了大肠镜检查,结果发现他的肠道中有多个息肉,虽然这些息肉尚未癌变,但医生提醒他要定期检查和关注这些息肉的变化,以防癌变。
直肠癌并非“不期而至”的疾病,其发生常为渐进式,许多人早期无明显症状,故而忽略疾病迹象,最终致使病情加重。
若不想让直肠癌变得无法治愈,及时关注身体的变化,尤其是便血、腹痛、体重下降等异常症状,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才是预防直肠癌的最佳方法。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直肠癌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黄海群 ,炎症性肠病患者饮食相关生活质量的研究现状,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