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鳞癌是呼吸系统的一种恶性肿瘤,晚期时可能出现肝脏转移,这标志着疾病已进入非常严重的阶段。面对这种情况,合理的治疗方案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肺鳞癌晚期转移肝脏后怎么办?如何治控制病情发展?
首先,针对原发病灶,即肺鳞癌的治疗是关键。化疗是常用的方法之一,特别是含铂的两药联合化疗,如卡铂或顺铂加上紫杉醇等,能够有效控制肿瘤的生长。对于部分驱动基因阳性的腺癌患者,虽然肺鳞癌的驱动基因阳性率较低,但仍应关注基因检测的结果,以便在可能的情况下选用相应的靶向药物,如EGFR基因突变可选用奥希替尼、吉非替尼等。然而,对于肺鳞癌而言,更常见的还是采用化疗和可能的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应用。
当肺鳞癌转移到肝脏时,如果转移灶较为局限,数量有限(如单个或≤3个),则可以考虑进行局部治疗。局部放疗可以直接杀灭肝脏上的肿瘤细胞,而介入栓塞手术则可以阻断肿瘤区域的血供,使其因缺血、缺营养而逐渐消退。这些治疗方法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评估来确定。
在西医治疗的同时,中医中药的介入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通过调整患者体内环境,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和控制病情发展的目的。对于肺鳞癌晚期患者,中医可以根据不同的辨证类型,如痰湿蕴肺、气血瘀滞、气阴两虚等,选用相应的中药方剂进行调理。例如,痰湿蕴肺者可选用二陈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以行气祛痰、健脾燥湿;气血瘀滞者则可选择桃红四物汤加减,以行气活血、软坚散结。
此外,食疗也是中医调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患者可以多食用具有润肺、止咳、化痰等功效的食物,如木耳、银耳、雪梨等,以及药食同源的食物如青梅、百合、桑椹等。这些食物不仅有助于改善肺部功能,还能提高患者的营养状况,为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
作为我国传统医学,中医药治疗癌症有着悠久的历史,对于癌症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是中原袁氏中医世家第八代传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袁氏中医疗法”第八代传承人、“郑州袁氏中医三联平衡疗法学术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郑州市基层中医传承特色疗法工作室项目首批唯一中医肿瘤专家,其12岁起便跟随祖父袁体用学习中医入门,承继家传“袁氏中医疗法”,尽得家传后又到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进修,受到中医肿瘤泰斗余桂清教授指导,扎根中医抗癌事业40余年,担任郑州市基层中医传承特色疗法工作室首批唯一中医肿瘤专家,组建了一支专业的中医抗癌团队,为患者提供中医系统方案,帮助患者解决在肿瘤康复过程中的难题,累计诊疗患者超20万人次。
非遗“袁氏中医肿瘤疗法”始于嘉庆辛酉年(公元1801年),传承距今已历八代两百余年,凝聚着袁氏中医世家历代先祖临床实践的智慧结晶。在袁氏先祖历代承传的珍贵秘本《袁世医方》中,详细记载了“袁氏中医肿瘤疗法”的核心理论与用药精髓。涵盖中医内、外、妇、儿各科,以及实践临床的大量内外治方药、制作技艺,剂型包括汤、丸、散、膏、丹,以及药酒、药膳、药茶、药醋、药粥、药饼等食疗方,多达190余首,形成了一套系统而独特的中医肿瘤诊疗体系。
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治疗肺鳞癌真实案例分享:
朱某,女,右肺鳞癌,2013年4月8日。
2012年5月,朱老太太突然开始无故干咳,且胸口疼的厉害,在当地医院治疗无效后,被家人送往省人民医院检查,确诊:右肺鳞癌。随后在医生的建议下开始化疗,并坚持到郑大五附院做伽马刀放疗,然而6个疗程化疗,13次放疗过后,花费不少,效果却并不理想。出院后患者胸疼的更加厉害了,右腋下还长了个小疙瘩,整夜整夜的睡不着觉。病痛长期的折磨,让老太太痛不欲生。看到母亲在床上痛的翻来覆去的样子,女儿更是难受的哭了。一家人彷徨无措时,最终还是一位老乡给了希望,他家中有人曾在希福医院吃过几年药,效果不错。听完这个消息,朱老太太一家心中其实也没有底,不过都这样了,想着还是试试看。于是2013年4月8日就诊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初诊时老太太还疼的躺在床上起不来,情况非常严重。可没想到中药用完,精神明显好转,体力增强。尽管中间由于病人天热擅自停药引起肿瘤复发,不过2013年12月2日,再次服药四个月后,病情再次被控制,胸疼消失,家务也能做了,饭也能烧了。继续服药到2014年3月17日,老太太精神好、面色红润、外表如常人,右胸部疼痛感消失,自述化疗后右腋下长出的小疙瘩没有了,每天早上还坚持锻炼身体。2020年4月22日回访,朱老太太再次拿药巩固,没有任何不适症状。2023年回访近况稳定。
肺鳞癌晚期转移肝脏后的治疗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过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中医中药的介入为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和可能。通过合理的治疗方案和中医调理,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在面对这一疾病时,患者应保持积极的心态,配合医生的治疗,共同为战胜病魔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