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这个东西,人人都说好,什么高蛋白、低脂肪、养生利器……但入冬了,它的“性格”就显得有些冷了。
中医讲究“寒热平衡”,豆腐偏凉性,吃多了容易让脾胃虚寒的人受不了,尤其是那些一到冬天就手脚冰凉、喊着冷的小伙伴,吃完豆腐后可能会发现,热水袋得多灌两次热水才行。
尤其在寒冷的日子里,别以为炖个豆腐汤就暖身,其实你可能在和自己的胃开玩笑。
再来说说雪梨。冬天干燥,上火了,可以多吃些雪梨啊,清热润肺,但问题是,雪梨虽然清热润燥,可它也凉性十足。
大冬天的,身上已经够凉了,还来点雪梨,简直是给自己加一件冰衣裳。
特别是那些咳嗽却没有痰,或者肠胃功能不太好的朋友,多吃雪梨可能会越吃越觉得冷。
咱们不是说这两样东西一口都不能碰,而是要提醒大家,冬天里要“量力而行”。
如果实在想吃,建议搭配温性的食材,比如豆腐炖羊肉,或者雪梨加红枣炖汤,既能中和寒性,又能提升暖意。
冬天有三样食材堪称“宝藏”,吃了让你瞬间从里暖到外,还能补足能量迎接新年。
这三样是什么呢?我先卖个关子,来点小提示:它们不仅美味,而且营养丰富,甚至被很多地方当作冬天的“过冬神器”。
第一样:红薯,温暖的根茎能量源
说到红薯,大伙儿估计都在脑海里浮现出街头飘香的烤红薯摊子。
红薯的甜味,不光是舌尖的享受,更是冬天里胃和心的安慰,而红薯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能帮你调节肠道,让那些“懒洋洋”的肠胃重新活跃起来。
而且红薯里的天然糖分是缓慢释放的,吃了之后不仅不容易长胖,还能持续供能,给寒冬中的你提供稳定的体力。
加上红薯属于温性食材,吃下去胃里像升起了一个小太阳,暖意绵绵。
第二样:羊肉,冬季的御寒高手
羊肉可谓是冬天里的主角,它性温味甘,有补气血、暖肾阳的效果,尤其适合那些一到冬天就体寒的人。别的不说,古人早就知道羊肉有“御风寒”的功效。
有人可能担心羊肉腥味重,其实加点生姜、料酒炖煮,不仅去腥还增添风味,炖上一锅萝卜羊肉汤,喝上一口,瞬间觉得寒冬再也不可怕了。
第三样:糯米,软糯的能量小炸弹
糯米是冬天的另一个“宝贝”。它虽小,但别小看它的能量储备能力。糯米富含碳水化合物和B族维生素,可以快速补充能量,让身体在寒冷中保持活力。
并且,糯米一直被视作有着健脾暖胃的功效,尤其适宜肠胃虚弱或者需要补充热量的人群。
糯米饭、糯米粥或者糯米团子,都能成为冬天餐桌上的一道主角。而且糯米吃起来软糯香甜,满满的幸福感,让你的整个冬天都不觉得寒冷。
冬天里,少吃凉性食材,多吃点温性又滋补的,这样才能打好年底的“持久战”。接下来,我们再聊聊除了吃,还有哪些事情可以帮助你在寒冬中养足精力,准备好迎接新年的到来!
很多人一到冬天就喜欢把窗帘紧紧拉上,尤其是外面冷风嗖嗖的时候。
但你知道吗,阳光是冬天的免费暖炉,打开窗帘,让阳光透进来,不仅能提升室内温度,还能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帮助钙质吸收,让你骨头硬朗。
研究显示,每天接受30分钟的阳光照射,可以显著减少冬季抑郁症的发病率,提升免疫力。
大冬天的,泡脚可是最简单直接的暖身方式,但泡脚的学问大了去了,不是随便倒点热水就行。
建议水温控制在40℃左右,加入一点艾草或者生姜片,可以有效促进血液循环。
中医认为,脚底汇聚了全身的经络,泡脚可以激活这些经络,让全身暖起来。
你或许从没想过,呼吸也能暖身。很多人冬天因为冷风,不自觉地呼吸变浅,其实这是不对的。
深呼吸可以通过增加氧气供给,让体内的代谢加快,产生更多热量,特别是腹式呼吸法,不仅能锻炼横膈膜,还能帮助内脏活动,让肠胃暖起来。
具体做法是,吸气时鼓起肚子,呼气时收回,用力缓慢地呼吸几次,你会发现身体从内到外开始发热。
很多人一到冬天就懒得动,但其实越是寒冷,越要动动筋骨。睡前的几分钟拉伸,不需要剧烈运动,只要伸展四肢、扭扭腰,就能激活体内的肌肉组织,让血液流动更顺畅。
特别是背部和肩颈部的肌肉,适当拉伸能让你一觉睡到天亮。研究还发现,睡前拉伸能显著提升睡眠质量,第二天醒来整个人精气神都会更好。
入冬后,我们不仅要吃得对,还要动得对、晒得对、养得对。一个温暖健康的冬天,从这些小改变开始,你会发现,寒冷的季节其实可以过得又暖又有趣。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入冬后的饮食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林燕玉,中医四季饮食调养,工企医刊,2014-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