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在早期确实可能较难发现,但如果出现以下几个信号,应警惕肠癌的可能:
一、排便习惯改变
- 表现形式:
- 例如原本排便很规律,每天一次,突然变成每天多次或几天一次。
- 还有可能出现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的情况。
- 科学依据:
- 肠癌会导致肠道功能紊乱。肿瘤的生长可能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和神经调节,使肠道的收缩和松弛失去规律。
- 当肿瘤堵塞肠道部分管腔时,可引起便秘;若肿瘤刺激肠道黏膜,使肠道分泌增多或蠕动加快,则会导致腹泻。
二、便血
- 表现形式:
- 便血可能表现为粪便表面带有鲜红色血液,或者粪便中混有暗红色血液。
- 有时出血量较少,仅在粪便潜血试验中呈阳性。
- 科学依据:
- 肠癌肿瘤表面容易破裂出血。随着肠道的蠕动,血液会与粪便混合或附着在粪便表面排出体外。
- 如果肿瘤位置较高,如在结肠,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经过氧化后会变成暗红色;若肿瘤位置较低,如在直肠,血液可能为鲜红色。
三、腹痛
- 表现形式:
- 腹痛的程度和性质各不相同,可能为隐痛、胀痛或绞痛。
- 疼痛部位通常在中下腹部,有时也可牵涉到其他部位。
- 科学依据:
- 肠癌肿瘤生长可引起肠管的扩张、牵拉周围组织或侵犯神经,从而导致腹痛。
- 当肿瘤导致肠道梗阻时,肠腔内压力增高,会引起剧烈的绞痛。
四、腹部肿块
- 表现形式:
- 科学依据:
- 当肠癌发展到一定程度,肿瘤体积增大,可在腹部形成明显的肿块。
- 肿块的质地和形状取决于肿瘤的类型、生长方式和所在部位。
五、不明原因的消瘦和乏力
- 表现形式:
- 患者在没有刻意减肥的情况下,体重逐渐下降,同时感到乏力、疲倦。
- 科学依据:
- 肠癌会影响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导致患者营养摄入不足。
- 肿瘤的生长也会消耗身体的能量,使患者出现消瘦和乏力的症状。
六、贫血
- 表现形式:
- 科学依据:
- 肠癌引起的长期便血会导致慢性失血,从而引起贫血。
- 肿瘤也可能影响造血系统的正常功能,进一步加重贫血。
如果出现上述信号,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如粪便潜血试验、结肠镜检查、CT 扫描等,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肠癌。早期肠癌的治疗效果通常较好,而晚期肠癌的预后则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