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血瘀
血瘀就是病如其名,指体内的血液淤堵,不流通了。
实际上我们的血管如同河流,当这个血液流得慢的时候,就可能逐渐变成凝固、越来越小的小溪,最后堵塞在那。
血瘀人会有什么症状
1. 气虚血瘀
是最人群的血瘀类型,常见于老年人。最近我们的健康助手也收到了不少关于血瘀的求助信息,像下面的这位陈叔叔。
陈叔叔平时的生活作息很规律健康,但最近几个月突然开始觉得疲倦无力,少气懒言,跳舞时也提不起劲来,轻轻动一下就出汗。
后来陈叔叔去看医生,被诊断为气虚血瘀。
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气不够,血行就不畅,容易形成血瘀。
气虚血瘀的症状
气虚血瘀出现在不同部位的时候会有不同的症状,主要表现为:
①疲惫乏力
②少气懒言
③面色晃白、唇色淡
④腠理空虚(易出汗)
⑤排便不畅
如果淤血在胸络,还可能出现胸闷、心悸等症状;淤血在肾脏,就会腰膝酸软。
如果气虚血瘀不及时调理,没有改善气血问题,没有去活血化瘀,没有到心脑血管科做过检查,那时间长了就可能引发各种问题,常见的比如中风。
2. 阳虚寒凝血瘀
身上容易出现淤青,容易腹泻,畏寒怕冷等,半跟阳虚寒凝血瘀有关,尤其是年轻群体和女性。
阳虚就是阳气不足,这一类人比较畏寒,肢体容易出现挛缩,吃错东西就很容易拉肚子等。
像西瓜、海鲜、苦瓜、芥菜、香蕉等寒凉食物,这类人群尽量少吃,避免引起腹泻。
对女性来说,阳虚寒凝血瘀还会导致月经不调等情况,平时可以用一些温经温阳的本草来调理。
老年人阳虚的症状
老人也会出现阳虚寒凝血瘀的问题,甚至是气虚、阳虚、阴虚一起来,主要表现为:
①面色不华
②疲惫乏力
③胸闷心悸
④头晕头痛
⑤肢体困重
调理血瘀,事不宜迟,下面健康君就来介绍一种日常中可帮助改善血瘀的「活血宝物」。
三七
「活血第一」中药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个机能都在下降,尤其老年人的脾胃、肾和肺等脏器功能都随之下降,血液流动缓慢,引发气虚血瘀。
三七自古就有「活血第一」中药的称号,被李时珍称之为「金不换」。
它能活血化瘀、补血益气,具有抗血栓形成和改善微循环的能力,还有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的特点。
有瘀才用三七
三七虽好,但也不是说随便就可以用来进补的,俗话说「无瘀不用三七,有瘀才用三七」。
血瘀患者服用三七一般每次10克左右即可,不可过量服用。
补血推荐本草:当归
Expert Tips
当归全身是宝,其头、身、尾均有不同的药效。
当归头止血,改善血虚导致的月经不调。
当归身补血,改善气血亏虚引起的头痛、头晕目眩等。
当归尾破血,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居家简单易做的吃法,就是用当归煮鸡蛋。准备当归10克,熟鸡蛋3-4个。
鸡蛋煮熟,剥壳,加入当归煮1小时左右,放入冰糖调味。
女性可在经前一周,炖2次来吃,这样来月经的时候就不容易出现肚子痛、血块等问题。
血瘀体质自查表
如果你经常手脚冰凉,还伴随胸闷、头痛等症状,不妨做一下这个测试题,看看自己是否属于血瘀体质。
如果最终得分大于19分的话,建议到医院做专业的评估。
改善血瘀的饮食法则
Expert Tips
日常方面,要改善血瘀问题,饮食上可以吃一些黑色食物,例如黑豆、黑芝麻等,还有像海带、藻类等可以软化血管的食物。
同时尽量少吃酸性食物,酸主收敛,会导致血管收缩,不利于血液运行。
血瘀人群适合的运动
Expert Tips
除了管住嘴,还要迈开腿。对血瘀人群来说最好的运动就是快步走,每天走1小时左右,每周坚持5天。
穴位按摩改善血瘀
对于那些腿脚不灵或不想动的朋友,可以每天按揉合谷穴、内关穴各5分钟,患上感冒的也可通过按揉此穴位来缓解不适。
有条件的朋友可以每天艾灸15分钟,中脘穴、神阙穴、气海穴、关元穴来起到引气归元、补中益气的效果。
药包热敷
可以用吴茱萸的中药热敷包来热敷中脘穴、神阙穴、气海穴、关元穴等不适部位。
吴茱萸性温,有温通气血的功效,用起来也比较简单,取250克吴茱萸,放容器中加水15毫升,用微波炉加热20秒。
取出加热后的吴茱萸放到布袋里,用来热敷不适的部位,比如腰膝酸软,就放在腰部敷。
今天的科普到这就结束啦,大家都学到了吗?愿大家都身体健康,远离疾病的纠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