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怪虹无影,如今小雪时。”小雪节气翩然而至,它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
《群芳谱》言:“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
此时天地阳气内藏,正是食补养生的好时节。
吃 对 三 宝
Part.01 板 栗
《本草纲目》记载:“栗咸,温,无毒;益气、厚肠胃、补肾气……”
板栗营养价值极高,入脾、胃、肾经,含有大量的植物性蛋白、氨基酸、碳水、维生素C、维生素B族,以及钙、铁、锌、磷等元素,能养胃健脾,补肾强筋。
冬季来临,正是需要大量营养的时候,吃一些板栗有助于补充能量,缓解疲劳,增强抵抗力。
板栗桂圆红枣汤
【 材料】板栗10颗、桂圆10颗、红枣10颗、冰糖适量;
【做法】板栗、桂圆去壳,红枣去核。所有材料入锅,加水炖煮30分钟,加冰糖调味;
【功效】板栗能养胃健脾、补肾强筋 , 桂圆 可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且助肾阳, 红枣 能健脾胃、补气血、安神 ,三者合用,可健脾益胃、补气养血、益肾固精、安神助眠 ,改善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肾虚以及失眠等问题。
Part.02 山 药
山药是药食同源的佳品,素有“神仙之食”的美誉,民间谚语称“冬天吃山药,胜过吃补药”。
医家张锡纯赞其为滋补无上之品,能脾肺肾同补,性味平和,不挑体质,人人皆宜。
它在土里生长,得土气至厚。可简单地蒸食或煲粥、炖肉皆可,若嫌麻烦,用怀山药片煮水喝亦可。
山药炖肉
【 材料】山药100克,枸杞子60克,猪肉1000克,猪油10克,生姜、葱白、料酒、味精、食盐、白胡粉各适量;
【做法】肉洗净切成小块;山药、枸杞子洗净;生姜切成丝,葱白切成段。将肉置铁锅中,加水煮至沸,捞出肉块,倒掉铁锅之水,再用猛火把铁锅烧热,同时倒入猪油、肉块、姜丝、葱白煸炒,烹入料酒,炒几下,另置于砂锅内,加入山药、枸杞子、食盐、水适量,小火炖至肉烂熟,投入味精、白胡椒粉调匀,装盘食用;
【功效】此药膳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的功效。适用于中老年体弱、肾精亏损者;
【禁忌】糖尿病患者、痛风患者、对食材过敏者不宜服用。
Part.03 醪 糟
醪糟,由熟糯米发酵而成,是我国多地传统特色美食,有酒酿、酒糟、浊米酒等多种名称。我国自古有“人参补气,米酒养人”之说。
古籍对醪糟多有记载,它的养生功效也不胜枚举:
暖胃健脾:糯米本身性温,能暖脾胃,而醪糟继承了这一特性,可缓解脾胃虚寒之症,对肠胃有养护作用,适合脾胃虚弱者;
行气活血:既通又补、补而能走,能行气活血,有助于缓解身体的气血不畅问题;
补气养血:对于气血不足之人有益,如坐月子女性食用可补气血,促进身体恢复,还能催奶水;虚寒性的女性,手脚凉,姨妈量少,经期不准的,搭配枸杞、冰糖、鸡蛋做醪糟炖蛋,每天早上喝一碗,能使气血通达,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疏肝理气、活血通经:入肝经,能活血、散结消肿、调经通乳。对于气淤滞、易痛经或乳房胀痛的女性,经期饮用热醪糟,可疏肝解郁、缓解痛经;
润肺泽肤:入肺经,可补肺之虚寒,因其“蹿皮”之效能作用于皮肤,使皮肤润泽;
补肾固元:入肾经,可补肾虚,对于夜尿多、腿脚酸软、清早腹泻之人,食用醪糟汤圆可见成效;
刺激消化、增进食欲: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米酒可止痛去积,暖胃健脾。”其发酵产生的有机酸、糖类、芳香物质等,能刺激消化液分泌,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对食欲不佳有改善作用;
不过,严重胃酸过多、胃溃疡、胃出血、肝病患者不宜饮用醪糟。
醪糟桑枝汤
【 材料】醪糟50克(米汁同用),桑枝30克,红糖适量;
【做法】先将桑枝煎煮15分钟,去渣留汁,再兑入醪糟、红糖煎煮3~5分钟出锅,于晚睡前温服;
【功效】醪糟温阳通络、祛寒暖身 ,桑枝祛风通络 ,红糖健脾暖胃 ,三药合用对肩周炎、手脚冰凉、老寒腿、胃寒胃痛胃胀有较好的疗效。
做 好 一 事
入冬后,很多人手脚冰冷,除了用热乎乎的东西取暖、穿上厚厚的衣服,还可艾灸气海穴、太溪穴、涌泉穴防寒保暖,达到补肾温阳益气的功效。
Part.01 艾 灸 时 间
气海穴
每次15~20分钟,保健每周2~3次,调理阳虚体寒症状明显时可每天灸,缓解后调整频率;
涌泉穴
每次10~15分钟,每周2~3次,脚底冷或气血不畅时可适当增加,防烫伤;
太溪穴
每次10~15分钟,每天或隔天灸一次,下午5~7点肾经气血旺时效果好,其他时间也可。
Part.02 艾 灸 注 意 事 项
环境与准备:冬季室内温度保持20℃以上,施灸前喝温热姜茶,选舒适体位,多垫保暖织物;
艾灸工具与材料:冬季用艾灸盒防艾灰烫衣,选优质、火力温和持久且粗细合适的艾条,艾灸盒与皮肤间加保暖隔层;
艾灸后护理:冬季艾灸后切勿立刻外出,半小时内不能碰冷水,记得穿厚袜、保暖拖鞋,出汗及时擦干换干暖衣物,可吃红枣桂圆汤等温热滋补食物。
Part.03 不 宜 艾 灸 人 群
热性体质且易上火者:冬季吃温热食物多,热性体质(如口腔溃疡、目赤肿痛、便秘者)艾灸易加重火气,特殊情况需医生指导先清热降火;
孕妇:冬季孕妇保暖重要,但腹部、腰骶部穴位(含气海穴)艾灸可能会引起胎动,孕妇手脚凉可在医生指导下选其他方法;
冬季户外运动后疲劳者:运动后极度疲劳且体表与室内温差大,需休息恢复体温和气血平衡后再艾灸;
皮肤干燥皲裂或冻伤处者:冬季皮肤易干燥皲裂(尤其手、脚、耳部),穴位周围有此情况或轻度冻伤不宜艾灸,先滋润修复皮肤再行考虑。
小雪至,距离“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日子,还有一段时间,但天气已然寒冷,雨雪霏霏的日子里,吃对3宝做好1事,帮助大家暖暖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