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中国的全国政协副主席赵南起接到通知,即将前往韩国访问。
在临行前赵南起很是激动,随后一项申请提交给了组织。赵南起想到韩国的老家看一看,想见一见多年未见的亲人们。
赵南起是韩国人还是中国人?他见到了家人了吗?
躲避战乱
1927年,韩国清源郡一户人家十分焦急,因为家中的四个孩子就要出生了。
随着婴儿嘹亮的哭声响起,全家都舒了一口气,随后换上欣喜的表情,赵南起出生了。
赵南起哭了很久,声音有力,是个健康的孩子,在当时的年代,能有个健康的孩子就是最大的幸运。
赵南起的家人也不是一个普通的家庭,赵南起的祖父是一个抗日豪绅,所以在生活环境上赵南起有着基本的教育。
虽说赵南起的家庭有着爱国的精神,但是一个小小的家庭无法与当时的日本统治者抗衡。
所以当时起的日子十分困难,面对殖民者的针对,家中的生活一度无法进行下去。
但是赵南起的家人知道教育的作用,所以尽管再难,赵南起的教育一直没有停下来。
直到1939年,这一年,赵南起的家庭实在是承受不住了,于是一家人在祖父的带领下来到了中国。
在中国,一家人的落脚点选在了中国东北地区的吉林,当时的赵南起还小,所以自己大部分记忆都在中国。
随着时间的流逝赵南起一家人在中国生活时间变得越来越长,祖父已经到了古稀之年。
人老了以后对家有着执着的思念,赵南起的祖父想回家,回到韩国的故土,过完自己最后一生。
于是在商量之下,赵南起的弟弟赵南元带着祖父回到了韩国,让赵南留在了中国。
在祖父回到韩国后,日本在不久后就投降了,侵略者走了,但是危险还是存在。
由于社会秩序没有重组,导致一些土匪开始猖獗了起来,到处打家劫舍。
当时的百姓过得是担惊受怕,赵南起也是经历了这些,亲眼见到土匪烧杀掳掠,心中愤恨,于是决定要保卫家乡。
赵南起发动了身边的乡亲,聚集了100多人的武装队伍,经过简单地训练后布置在村庄附近,时刻抵抗土匪的入侵。
而赵南起这一壮举被当时东北自治军副司令周保中给知道了,周保中对赵南起的夸奖就没停下来。
但是让周保中想不到的是,赵南起还有更大的惊喜,要准备给周保中的军队。
一个军队是少不了口粮的支撑,而赵南起给周保中准备了25万斤的粮食,大大提升了军队的补给。
周保中当时为了粮食已经急破了头,但是就是征集不够粮食,如今这25万斤粮食就是一场及时雨。
周保中十分地感谢赵南起,随后便询问赵南起需要多少报酬,但是赵南起的回答也是让周保中惊上加惊。
赵南起不索要任何,说这些粮食是共产党战士应得的,是共产党战士守护了大家,能有这么多的粮食是共产党军队纪律严明,保护大家的功劳。
赵南起十分向往中国的共产党队伍,所以他想把握住这个机会,想加入革命的队伍,想革命!
在看到前面的赵南起如此地坚定,周保中十分开心,有着组织队伍的本领,还有极高的思想觉悟,是个人才。
既然是人才,周保中自然是要珍惜,于是想让赵南起先去军校学习,学成归来后为革命队伍贡献力量。
赵南起知道自己能进入队伍后十分激动喜悦,在得知自己能去军校更是受宠若惊。
因为军校是中学毕业后才能考取的,自己只有小学的文凭,最重要的是自己是韩国人,不是中国人,真的能去中国的军校吗?
周保中在得知赵南起的顾虑后表示完全不用担心,表示会推荐他到东北的军政大学,让他放心。
赵南起有了周保中的安慰心里有些开心,但是也还是会担忧,自己能上学那一定是十分开心与感恩的,如果不能也是情理之中,也要感谢能给自己这个机会。
一个月后最后的结果出来了。
战场
赵南起被东北军政大学录取,这是破格的录取,赵南起在接到通知后感到前所未有的喜悦,这是自己人生新的开始。
赵南起随后便收拾好了行李奔向了充满光明的学校,立志要在军校当中学出点成绩,投身革命,做贡献。
赵南起虽说是在中国生活已久,但是却不会写汉字,只能说一些中国话,所以学习就是一大难题。
但是多大的难题也没比得上赵南起的决心,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自己一定要把握住。
果然不负所望,赵南起在学校的学习刚开始十分艰难,但是在后续的努力中,知识的学习与运用越来越灵活。
仅仅用一年,从不会汉字小学水平的赵南起,在军政大学1000多名同学中脱颖而出。
有能力就要被安排在合适的岗位,让其充分地发挥作用,最后包括赵南起在内的五人被选入工作队。
而赵南起也是迎来了自己的第一场战役,朝鲜战争爆发了,局势瞬息万变,援朝是必然的。
赵南起在得知后便毫不犹豫地报名,要参与到这场战争中,成为第一批援朝的志愿军。
当时有一句话十分重要的就是“运输就是生命线”,所以汽车运输在战场上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
而赵南起所负责的就是汽车运输的总调度,这一工作容不得出错,关系志愿军的战场情况。
我们知道汽车运输的重要性,敌人同样知道,而当时敌人在空中的控制以及在战斗机上的装备十分强悍。
这也就给我们出了一个极大的难题,当时没有足够的制空权,汽车运输在路上的损失极为严重,这也给前线错失了很多良机。
很多志愿军由于没有足够以及及时地供给,导致在战场上增加了很多的伤亡。
而这一难题被赵南起给攻克了。
赵南起在一段时间之前就已经发现了这一问题,经过调查与思考,赵南起研究出了一种“倒短运输”的运输方法。
这种方法简单点来讲就是,放弃之前固有的运输路线,在物资被运输到鸭绿江后,将路线进行多个分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路线不同的手段以及不同的时机将战争物资运送到前线。
这种运输方式十分地多变,并且有很强的灵活性,这也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战场。
在“倒短运输”被提出来后,志愿军的后勤部便直呼巧妙,这样不仅仅是减少运输部队的损失,同时也是为前线的志愿军赢得了更多的生机。
在这一提议被运用到战场上后,取得了十分惊人的反响,根据统计,但是运输车的损失率直接创造当时运输史上从未出现的奇迹。
而这一运输方法在后续使用中十分有成效,于是在随后的战争中,赵南起将这一运输技术改良完善再次运用到战场上。
赵南起的能力被组织重用,随后便接到了一个极为重要且艰巨的任务,那就是要为前线运送两万枚手榴弹,只有一天半的时间。
手榴弹只能是从国内调运,仓库的弹药已经所剩不多,如果从国内现调弹药在没有任何意外的情况下至少也需要三天。
所以该如何在一天半的时间内将所有的弹药全部地运输到前线成为了一大难题。
在经过研究以及多次更改后,赵南起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通过接力的方式将弹药运输到前线。
这种接力方式的起点在丹东,准备15辆汽车随后便接力将弹药运输到战场。
最后一天半之内,前线的志愿军成功接收到了足量的弹药,为前线续血成功。
战争过后,对于赵南起做出来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再加上赵南起的语言能力,让中朝双方的高层对其都是赞不绝口。
这一战争中赵南起的表现让大家都看到他的能力这也在后续的工作中让赵南起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回家
赵南起不仅仅在战场上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后续的外交中也是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战争过后,彭德怀与朴宪勇进行了会谈,由于两人的语言不通,就由赵南起担任这次会谈的翻译。
赵南起的翻译十分地精准用词考究,翻译也十分地快,让这次会谈十分愉快地进行了下去。
赵南起也是被朝鲜看中,随后便询问赵南起是否愿意回到朝鲜,支持朝鲜的革命。
这件事情不是彭德怀能够决定的,这还是要问过赵南起的意见,赵南起在得知后很是犹豫。
彭德怀并没有催促赵南起,这个决定十分苦难两处都是家乡,二选其一不怪赵南起为难。
于是赵南起经过了几天几夜的思考,几天几夜的思想斗争,终于在最后一刻作出了决定。
他明白,虽然自己不是在中国出生的,但是自己在中国长大,是党培养了自己,自己对中国与自己的故乡是一样地热爱。
自己已经习惯了东北雪花,习惯了东北的泥土香,让自己离开自己是舍不得的。
最后赵南起便留在了他热爱的这片土地,于是在1958年,跟随最后一批志愿军的队伍回到祖国,回到了日思夜想的中国。
在这次回国,赵南起是功臣是大英雄,在这次的回国也见到了我们的伟人毛主席的亲自接见。
赵南起明白自己的留下是正确的,中国就是自己的故乡,这片土地上就是自己的家,自己是中国的一份子。
后来赵南起接受了国家的重任,成为了延边军分区的政委在这段时间内,赵南起得知了一个消息。
原来当时与祖父回国的赵南元现在生活在韩国,在当时的局势中,韩国与中国朝鲜并不友好。
所以赵南起明白了自己已经要和自己的弟弟永远分别了,做了一辈子不见面的准备。
但是在1979年,赵南起收到了一封来自海外的信,来自海外,没有署名,收件人身份又如此敏感,所以赵南起便赶紧找到了国家安全机关的负责人。
没有擅自打开信封,等到安全人员齐全后打开了信封,这封信其实是赵南起的弟弟赵南元所邮寄的。
但是赵南起十分激动,这是自己朝思夜想弟弟所寄来的,内容就是想让两人见一面。
但是赵南起的身份特殊,没有组织的批准是不能擅自去见在韩国的赵南元。
所以这份思念被永远地隐藏在心底,只是在午夜梦回想到了弟弟曾经与自己玩耍的样子。
这份思念在多年后有了一个难得机会,2000年,赵南起接到了任务,要到韩国访问。
这次访问韩国是一个难得机会,所以在经过深思熟虑后便与组织申请,想在这次的访韩中回一趟故乡,看一看。
赵南起在提交申请心中还是有一些忐忑的,但是中央很快就回应了赵南起。
中央同意了赵南起的请求,所以在这次访韩之旅,赵南起可以回到自己的故乡看一看,缓解思乡之情。
赵南起十分的喜悦,但是也是要在正事结束后,于是在任务完成后赵南起便飞奔般来到了故乡。
但是遗憾的是在这次返乡途中并没有见到自己的弟弟赵南元,不过也见到了其他的亲人。
在亲人的簇拥下,赵南起祭拜了祖坟,在缓解思乡之痛后,便回到了祖国,继续参加工作。
这一行最大的收获是回到了家乡,但是最大的遗憾就是并未见到自己的弟弟。
在2018年,赵南起因为年事已高,疾病缠身,于2018年6月17日病逝在中国。
结语
赵南起的故乡有两个,是革命家,也是遵守纪律为党为民的革命家。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我们也要铭记在中国最困难的时候那些挺身而出的英雄,正是有这些英雄的奋斗,才有了如今和平稳定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