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是台湾女性癌症发生率最高的类型,每年超过一万名女性罹患乳癌。对乳癌患者来说,术后如何通过居家照护、复健运动等方法,尽快恢复健康,重拾生命的动力,是每一位患者和家属共同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乳癌的治疗方法愈加多元且精准,癌友不再只有“全乳房切除手术”这一单一选择。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甚至有机会在治疗中保留乳房,从而维持更好的生活质量。
台湾癌症基金会癌友服务组的个管师曾雅欣指出,通过化疗、双标靶治疗等方法,能够有效缩小肿瘤,尤其对肿瘤较大或具高风险淋巴转移的患者,这种疗法不仅能在手术前缩小肿瘤,降低乳癌期别,还能提升手术的安全性,减少大范围的切除或免除淋巴廓清术,从而有效降低术后照护所带来的问题。
乳癌术后,患者可能面临伤口护理、淋巴水肿、术后复健和饮食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都需要在居家照护过程中加以注意。
1. 伤口和引流管护理
对于部分切除的患者,伤口较小,通常不会需要引流管,活动也不受影响。然而,对于全切除的患者,由于伤口较大且需要引流管来排出积液,患者在家中的照护尤为重要。护理人员提供的注意事项包括:
2. 淋巴水肿的护理
腋下淋巴结切除可能导致上肢淋巴回流功能下降,进而引发肿胀。照护时,需遵循以下原则:
3. 饮食问题
乳癌术后,患者的饮食应注意增加蛋白质的摄入,以促进伤口愈合。建议多食用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鱼肉、蛋类和奶制品,同时避免油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保健品的补充并非必须,术后应遵循医生的指导,选择合理的饮食结构。
4. 术后复健运动
术后初期,患者应进行适度的复健运动,帮助身体功能恢复,预防因长期静止不动而引起的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复健运动不仅能增强上肢的肌力和关节活动度,还有助于预防或减轻淋巴水肿。运动应轻柔、渐进,以免过度拉伤。
复健初期建议每天进行3次,每次约20分钟,逐渐增加次数和强度。运动过程中如有疼痛感,应及时休息,并可配合深呼吸放松肌肉。
常见的术后复健运动包括:
为避免乳癌复发,患者应遵循以下术后生活守则,帮助自己回归健康的生活状态:
1. 均衡饮食与控制体重
肥胖是乳癌复发的危险因素,因此保持健康的体重至关重要。乳癌患者应维持健康的体重范围(18.5≦ BMI<24),并通过均衡饮食来控制体重,避免摄入过多高脂肪或高糖分的食物。尤其要注意食材选择,确保饮食丰富、健康。
对于食物的选择,乳癌患者可放心饮用豆浆,因为其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对体内雌激素的影响极小,并不会导致荷尔蒙失衡。
2. 规律运动与充足睡眠
研究表明,运动能有效降低乳癌的复发风险。乳癌患者在术后可选择快走、慢跑、瑜伽等低强度运动,帮助增强心肺功能,预防体重过度增加。同时,充足的睡眠对身体恢复至关重要,若有失眠问题,患者应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3. 定期追踪与健康生活习惯
定期进行术后追踪检查和乳房自我检查有助于及早发现任何异常,防止疾病复发。台湾癌症基金会提倡的“五功”健康生活型态(蔬果彩虹579、规律运动、体重控制、远离烟害、定期筛检),能够有效降低乳癌的复发风险,并为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通过科学的照护、合理的饮食、适度的运动和定期的健康检查,乳癌患者可以更好地应对术后的挑战,迎接健康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