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结直肠癌的治疗方式也在不断演化,其中微创手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而受到越来越多高龄患者的青睐。但您知道吗?即使是86岁、88岁的高龄患者,面对肿瘤手术仍有可能实现成功与恢复。那么,究竟是什么让这些高龄患者在肠癌治疗中展现出如此坚韧的生命力?
近期,北京朝阳医院普外科的渠浩团队在常营院区成功为三位高龄患者实施了微创手术,分别为两位86岁、88岁的大型升结肠恶性肿瘤患者和一位87岁的小型低位直肠恶性肿瘤患者。这三位患者不仅年事已高,还普遍存在冠心病、肺部感染等严重的合并症,使手术风险大大增加。这种情况下,如何安全有效地进行手术成为一个主要挑战。
事实上,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结直肠癌患者群体的高龄化趋势愈发明显。许多高龄患者在发现肿瘤时,通常已经进入病程晚期,加之自身常伴有多种严重疾病,心肺脑功能相对薄弱,这让手术与术后康复变得尤为复杂和艰难。然而,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定期筛查尤其对于高风险人群(如有家族史、慢性病等的老人)显得尤为重要。对症筛查能够帮助我们及早发现潜在的肿瘤,从而提高治愈率。
在这样的背景下,朝阳医院普外科的经验尤其引人关注。自该院区开诊以来,已成功为超过30例85岁以上的高龄高危患者实施结直肠肿瘤手术,其中最大年龄患者达到92岁。通过与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的紧密通力协作,团队克服了一次次手术中的重重困难,为高龄患者展现了更为广阔的治疗选择和可能性。
这是否也让我们思考,如何提升高龄患者的生活质量?首先,定期体检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饮食、运动习惯需要适当调整。对高龄群体来说,适度的锻炼可以增强体质,帮医生在治疗时争取时间。其次,营养支持不可忽视,均衡的饮食有助于患者术后的快速恢复。此外,心理健康的支持也十分重要,及时的心理疏导能够帮助患者在面对疾病时保持积极的心态。
不过,医疗的政策支持和家庭的关注同样至关重要。通过引导社会对高龄癌症患者的理解与接纳,我们应当为老年人建立一个良好的健康管理体系,让每位患者都能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与关怀。
不禁让人思考:在这样快速发展的医疗新时代,我们能否在未来看到更多高龄患者勇敢迎接病魔,拥抱生活?通过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或许我们能为更多癌症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的健康与生活质量拓展更为广阔的空间。未来的健康之路,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关注与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