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经常能听见自己的心跳,每次出现这种感觉时,都会用手拼命拍打胸口或者拍后背,但一点作用都没有,我到底是怎么了?”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心理科门诊,53岁的孝感患者许先生(化姓)声音不受控地微微发颤,向医生描述着自己的奇怪经历。
今年6月,许先生确诊为抑郁症,5个月来一直服用抗抑郁药物治疗,但在逐渐停药后不久,身体便出现了各种不适,间歇性手抖、心慌、肠胃不适、翻来覆去的失眠,到夜晚还会加重,他倍感煎熬。其女儿看着父亲20天来萎靡的精神状况十分担心,于是带着他来到中南医院就诊。
吕东蔚医生查房
神经心理科专家吕东蔚接诊后,详细询问了许先生病史并进行了量表、测验等一系列检查,判断他处于焦虑抑郁状态并伴有睡眠障碍。“您是出现了心理疾病‘躯体化’症状,这是心理、精神上的痛苦没有及时解决,囤积下来后反映到了身体上的结果。”吕东蔚解释。随后医疗团队从改善睡眠和情绪、降压、护胃方面为许先生进行了对症药物治疗,除外还在心理治疗、情绪调控等方面制定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住院期间,经精心治疗和护理,许先生的焦虑抑郁状态得到有效缓解,睡眠质量显著提高,精神状况良好,于11月21日顺利出院。“之前要么就是睡不着,要么就是噩梦连连,睡觉醒来比睡觉之前状态还要差,如今睡眠状况好多了!”许先生感叹道。“想不到焦虑还能延伸到身体这么多部位的问题。”
吕东蔚介绍,“躯体化障碍”常常出现在心身疾病患者身上,多发人群为儿童、青少年、成年女性,但由于患者对这种疾病了解较少,常常辗转于医院其他科室就诊,延误治疗。“无独有偶,科室之前还收治了一位33岁的年轻男性患者,他是某天突然毫无原因出现间歇性心慌的症状,当天就来就诊,确诊处于焦虑状态,后来经及时治疗,避免了情况进一步恶化,因此,无论处在哪个年龄段,病情是轻是重,都要引起重视。”
她提醒,对于对躯体化症状,患者应持续遵医嘱用药,千万不要自我感觉症状消失而自行停药,这样很可能导致撤药反应和病情复发,前功尽弃。同时,患者应积极参与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调整作息和饮食、适量运动,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和冥想。家人应提供支持并鼓励患者分享感受,此外定期复诊同样重要,以便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通讯员 张雅茹 丁燕飞 编辑 王芷珏 编审 朱兵 杨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