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感谢各位看官,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两天的天气似乎有点“冻人”?
一觉醒来,发现冷得连起床都需要点勇气!没错,11月22号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雪”了。
这一天预示着冬天的脚步越来越近,寒意也越发浓烈。老话说得好,“小雪腌菜,大雪腌肉”,一到这个节气,饮食可得讲究点,不然不仅难以暖身,还可能让身体吃不消。
说到吃,很多朋友可能习惯了冬天大口啃白菜、萝卜,觉得这些食材又便宜又养生。
但其实小雪节气里,萝卜和白菜反而不适合多吃!为什么呢?因为这两样食物性偏凉,在寒冷的天气里可能会让身体更“冷”,特别是对于怕冷、手脚冰凉的小伙伴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小雪节气有什么特点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标志着天气开始由冷变寒。
虽然名字叫“小雪”,但它的“雪”更多是指气候特征,表示降雪的可能性开始增加,但因为温度还不算特别低,大部分地区的雪量较小,常常是“雪初见”的状态。
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北方的冷空气活动变得更加频繁。
这个时候,昼夜温差会明显增大,白天可能阳光明媚,但早晚却冷得让人直打哆嗦。
南方虽然没有北方那么寒冷,但湿冷的感觉却一点都不输,尤其是风一吹,衣服不够厚的话,冷意很容易“钻”到骨头里。
小雪节气的一个明显特点是空气变得干燥,尤其是在北方,降水量逐渐减少,天气一天比一天干燥。
不少人会感觉到皮肤紧绷,嘴唇容易干裂,甚至嗓子也会变得不舒服。
所以小雪节气养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防燥保湿,无论是饮食还是生活习惯,都需要“润”一点。
与此同时,小雪节气也拉开了“进补”的序幕,天气冷了,身体的能量消耗更快,这个时候如果吃得不够暖、不够滋补,可能会让人感觉乏力,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或者得其他冬季常见的小毛病。
所以,吃一些暖身的食物很有必要,但也不能盲目大补,最好选择温和的食材来调理身体。
对于农历来说,小雪节气有着农忙与农闲交替的意味,北方的农民可能忙着收拾地里的残株枯草,为来年翻地做准备;
而南方一些地区则开始腌制咸菜、腊肉,迎接更为寒冷的日子。这种忙碌中透出的安逸,让人感受到一种特有的季节韵味。
此外,小雪节气还有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日照时间越来越短了,人们往往会觉得白天不够用,甚至有时候还没干完活,天就黑了。
虽然这样的日子显得有点压抑,但也提醒我们,这个季节更适合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顺应自然节律,让身体更健康地度过冬天。
小雪虽然冷,但却是一年中特别浪漫的节气之一。
毕竟,第一次见雪,总能带来一种安静的喜悦,无论雪花是不是已经落下,小雪节气的冷意和变化都会让人不自觉地放慢脚步,感受到冬日的独特魅力。
这个时候,与其抱怨天气的寒冷,不如用心去感受它带来的那份自然之美。
为什么不建议“小雪”节气多吃萝卜白菜呢
小雪节气气温逐渐下降,寒气在身体里的积累也越来越明显。
这个时候,饮食对身体的影响特别大,吃错了食物,不但暖不了身,反而可能让人更容易感到冷。
萝卜和白菜虽然平时被认为是非常健康的蔬菜,但在小雪节气里,不太建议大量食用,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萝卜属于寒性食物,生吃清凉,熟吃也偏寒。
这种特性在炎热的夏天非常受欢迎,因为它能帮助降火气,清热解暑。
但到了小雪这种寒冷的节气,身体需要的是能量和温暖,吃太多寒性的食物会让脾胃的火力减弱。
脾胃是人体消化吸收的核心,一旦它的功能被寒性食物削弱,身体不仅吸收不到足够的营养,还会因为内脏受寒导致四肢冰凉,手脚温度更低,整个人显得疲惫无力。
白菜虽然不如萝卜那么寒,但它的性味偏凉,尤其是水分含量非常高,吃多了容易增加体内的湿寒气。
湿寒和寒冷不同,是一种湿气和寒气叠加的状态,会让人觉得特别沉重。
长期吃过多凉性的蔬菜,不仅会让身体感觉冷,还容易出现肠胃不适,比如腹胀、拉肚子等,尤其是对于体质偏寒、手脚冰凉的人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小雪节气是人体阳气逐渐内敛的阶段,中医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但养阴并不意味着要让身体更冷。
萝卜和白菜虽好,但不适合作为主菜大量食用,否则可能让身体的阳气进一步受抑制,内里的寒气就更难散开了。
特别是年老体弱的人群,或者平时就怕冷、爱穿厚衣服的朋友,这个时候更需要多吃一些能增强阳气、温暖身体的食物。
萝卜和白菜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纤维含量高,适量吃是很有好处的,可以帮助肠道蠕动、促进消化,但如果每天吃得过多,尤其是在天气寒冷的时候,肠胃功能已经偏弱,高纤维的食物反而会给肠道增加负担,容易导致胀气、排便不畅等问题。
当然,这并不是说小雪节气就完全不能吃萝卜和白菜,适量吃一些还是有益健康的。
但在寒冷的节气里,搭配一些温性的食材,比如红枣、生姜、肉类等,一起烹饪可以中和它们的寒凉特性,更适合这个时候的身体需求。
饮食的关键在于平衡,既要补充足够的营养,又要避免让身体的寒气加重。
小雪节气的饮食原则是“少寒多温”,萝卜和白菜虽然是日常生活中的家常菜,但在这个时候更适合作为点缀而不是主角。
记得吃这3样,营养又暖身
小雪节气天气转冷,饮食上需要更加注重保暖和滋养,这个时候选择对的食材,不仅能让身体暖起来,还能补充冬天容易流失的营养。
以下三类食材,不仅适合这个节气,还能让你吃得营养又暖和。
1、温热性食物
天气冷了,身体的阳气容易被外界寒气削弱,这时候温热性食物就派上用场了。像红枣、姜、羊肉等,都是很典型的温热性食物,可以帮助促进血液循环,驱散体内寒气。
特别是怕冷、手脚经常冰凉的人,日常饮食中适量加入这类食材,可以明显感到身体更暖和了。比如,煮一碗红枣姜茶,不仅暖身,还能起到调理脾胃的作用。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做羊肉汤,加入一些滋补的食材,比如枸杞、当归等,一锅热腾腾的汤下肚,整个冬天都感觉更有活力。
2、高蛋白质的食材
冬天人体的新陈代谢相对较慢,但因为外界寒冷,身体为了维持温度,会消耗更多的能量。
这时高蛋白质的食物成为了重要的热量来源,比如鸡蛋、鱼肉、豆类和坚果等,蛋白质不仅能增强免疫力,还对修复和滋养身体有很大帮助。
对于老人、小孩或体质较弱的人来说,优质蛋白质的摄入显得尤为重要。比如早晨可以煮一个鸡蛋,配上一杯温热的牛奶,为一天提供足够的能量;晚餐可以选择炖鸡汤或者清蒸鱼,既美味又暖身。
豆腐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不仅蛋白质丰富,还容易消化,可以用来煮汤或者炖菜。
3、滋润类的食物
小雪节气时,空气变得更加干燥,不少人会觉得皮肤紧绷,嘴唇容易干裂,甚至嗓子也开始变得不舒服。
这时候滋润类食物就非常重要了,比如银耳、莲子、雪梨和百合等。它们可以帮助补充身体的水分,同时润肺养阴,缓解因为干燥带来的不适。
像银耳雪梨汤,就是一道经典的滋润甜品,不仅适合日常食用,对于久咳或者嗓子干燥的人更是特别友好。
如果想增加暖身效果,可以加点红枣和枸杞一起炖,更加滋补。百合也很适合用来煮粥,配上薏米和莲子,既润燥又养胃。
这三类食材并不是单独吃效果最好,合理搭配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比如,把羊肉和萝卜炖在一起,温热和清润的特性中和,不仅暖身还不会上火;再比如,在炖鸡汤时加入红枣和枸杞,既增加了汤的营养,又让味道更为丰富。
烹饪方式上,可以选择炖、煲汤或者蒸煮,这样既保留了食材的营养,又能让食物更容易消化吸收。
小雪节气的饮食讲究的是“少寒多温”,要根据个人体质合理选择食材。
比如,阳虚体质的人可以多吃温热性的食物,而阴虚体质的人则可以适当加入一些滋润的食材。
对于普通人来说,高蛋白质食物和温补食材的合理搭配,不仅能帮助身体抵御寒冷,还能提高免疫力,让整个冬天都过得暖洋洋。
结语
小雪之后,寒冬还会渐渐加深,但只要我们懂得顺应节气、用心调养,就能在这段寒冷的日子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和乐趣。
试着放慢脚步,吃得暖一点,活得更轻松一些,去感受冬天的独特之美。或许你会发现,寒冷的冬天,其实也藏着最深的温柔。
参考资料:[1]曹华.中国蔬菜.2021–11–01
[2]杨璞.祝您健康.2019–11–01 特色期刊
[3]张盼.食品与健康.2012–12–05 特色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