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是仅次于肝细胞癌的第二大原发性肝癌,发病率约占原发性肝癌的10%-15%,名副其实的肝内杀手“二当家”。
“真的是想不通,我身体好好的,自己一点感觉都没有,怎么会生这个病。”73岁的老胡(化名),退休前是金华某地卫生局局长。去年体检查出肝内胆管细胞癌,而且已经腹膜转移。
因为不能手术了,就陆续做了大小化疗17次,还做了免疫治疗,但肿瘤指标一直超标降不下来。这让老胡思想压力巨大,十分担忧。
老胡年轻的时候当过兵,在部队也被提干当了领导,手下带了很多兵。后来转业到地方又做了好几个单位的局长。所以退休前的生活是应酬特别多,他的妻子说,“基本上三餐都在外面吃,喝酒也喝的多,吃的也油腻。”
部队战友情深,得知老胡生了肝内胆管癌,一位同样生了肝肿瘤的战友立即推荐他到金华艾克医院吃中药。这位战友姓宋,曾经在金华艾克医院吃过中药7个月,现在康复已经七八年了,每次复查癌细胞指标都正常。所以就介绍他也来试一下中药。
老胡一开始不太相信金华艾克一个民营医院能治疗肝肿瘤,所以还是比较“谨慎”。利用自己退休前在卫生系统的人脉关系,对金华艾克医院做了详细的“背调”。
“当时问的是你们金华市卫生系统的一个局长,他给我发来了你们的详细资料,讲述了你们创办30年的经历,以及目前院长的情况。”老胡说,这位局长对金华艾克医院的评价很好,但让他下了决心来吃中药,还是局长发给他的艾克医院资料上,对于治疗肿瘤的“八字方针”。
“解郁、排毒、软坚、散结。这四步,我认为讲得很有道理,所以我决定来试一下中药的。”老胡于是在3个月前来到了金华艾克医院,点名让杨德志院长给他对症开了中药。
这中药吃下去3个月后,老胡在当地医院做了复查,发现肿瘤指标开始有所下降,原先冰凉的手脚也开始转暖,吃饭睡眠也都挺好。
老胡毕竟是当过卫生系统的局长,所以对医生的医德医风、医患关系也比较注重,这3个月的中药吃下来,他对杨院长也做了一个评价,“杨院长很热情,很好沟通。每次来开药心情都很愉悦。”
我们也祝愿老胡坚持治疗,坚定信念能早日康复!未来加入金华艾克医院的抗癌俱乐部,一定会成为俱乐部的积极分子,带来更多的人走向康复!
认识凶险的肝内胆管细胞癌
近40年来,全球范围内的肝内胆管细胞癌ICC发病率呈升高态势,在亚洲范围内尤为突出,在全球7大洲中亚洲ICC发病率排名第一。ICC恶性程度高,患者发现时往往已经是晚期,这意味着手术切除效果甚微。但手术切除仍为部分早期ICC的主要治疗方法,术后复发率高达60%-70%,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仅为30%。介于上述特点,提高ICC早期诊出率和研究新型治疗方案成为解决该疾病“凶猛”的两大法宝。
目前对于ICC的诊断,临床上没有明确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比较常用的生物标志物如CA199和癌胚抗原(CEA)均没有足够的特异性,只能作为肿瘤疾病诊断的辅助指标。
肝内胆管细胞癌虽然难治,但中医药还是有治疗的办法,目前康复的病案也有许多。比如天台隋塔座垫厂的老板裴英良,就是吃中药已经康复15年的成功案例。他当时是手术后复发,放疗后肿瘤虽然缩小,但指标很高,后服用中药7个月后指标正常,又巩固治疗多年,现身体健康,儿女接班,他已经过上退休生活。(见上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