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兵,指的是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性的人民武装组织。1941年,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规定:人民武装力量主要包括主力军、地方军和人民群众武装三个部分,其中人民群众武装就包括了民兵。抗战期间,根据地的民兵人数一度达到了300万人,他们成为抗战的重要力量,当时民兵最典型特征就是头上箍一块白头巾。)图:两名民兵在日军必经的路上埋置自制地雷。
图:民兵撑船帮助八路军过河。协助八路军作战,这是民兵最重要的特点。大刀、梭标、斧头、石头、火、水等都成为了他们的武器,上演了一幕幕生动活泼的活剧,更是创造了无数灵活巧妙、神出鬼没的独特战法,比如麻雀战、地雷战、地道战等。
图:民兵们正在展示制作土雷的火药。身后低矮的房屋就在民兵制造土雷的作坊,看起来无比简陋的作坊,实际上能生产踏雷、绊雷、连环雷、梅花雷等20多种土雷。
图:民兵们正在向本组照片拍摄者美国记者哈里森·福尔曼展示土雷以及自制的手榴弹。哈里森·福尔曼于1944年突破重重阻碍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并在这里拍摄了大量关于延安根据地军民的真实情况,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抗战圣地延安。
图:民兵展示童子军使用的小号手榴弹,这名儿童也是民兵之一。对于儿童民兵们来说,送信、站岗放哨使他们日常最主要的工作。
图:民兵们即将发起一场战斗,其中一人给新加入的成员讲解如何使用土雷。
图:两名民兵即将去埋置土雷,这是他们在小心翼翼地检查土雷。民兵们根据战斗中总结的经验,创造性地发明了拉火雷、踏火雷、电火雷、定时雷、连环雷、绊雷、跳雷、飞雷等几十种埋雷的方法。
图:民兵儿童兵们,其中一人还是“孩子王”,他就是另一个“张嘎”。孩子脸上的笑容很是感染人,在他们不远处的地上则是两颗陶罐土雷。
图:民兵们正在召开大会,木造炸弹非常显眼。木造炸弹通常是用榆木制作,把一节榆木中间挖空放入炮膛。战斗时,把炮膛里装入火药沙子混合物,威力无穷。
图:民兵大会现场,长矛非常醒目。抗日之艰难,从本组照片可见一斑,但抗战军民的智慧着实让人敬佩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