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愈发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我们常常会看到,许多学生面临的压力不仅仅来自学业,还有家庭、同伴关系等多方面的影响。如何有效识别和应对这些心理问题,并为学生提供支持,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那么,在近期航天基地德育与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培训会上,专家们给出了哪些重要的建议和策略呢?
据了解,2024年航天基地的这一培训活动吸引了150名来自不同学校的德育与心理健康教师,他们共同探讨了如何在教育实践中应用心理健康知识。通过丰富多彩的讲座、互动研讨和实操演练,教师们不仅学习到了新颖的德育教育理念,更重要的是,他们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这些知识将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包括焦虑、抑郁以及自我认同感的缺失。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呢?
首先,教师们需要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培训中专家们强调,自我照顾是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教师只有自身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更好地识别学生的需求,并提供有效支持。例如,航天城第一小学的德育主任惠璇分享道,拥抱自我和积极心理暗示是提升自我心理素质的有效方法。从而在日常教学中,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理解和关爱。
其次,教师要学会专业识别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培训,参与者们提升了对学生心理状态的敏感度,能够及时察觉学生可能面临的心理危机。航天城第二中学的心理健康教师权笑表示,经过这次培训,她对如何识别和应对学生的心理状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无疑为后续的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家校合作也是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环节。培训中,专家们提到,开展有效的家校沟通和交流,能够帮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定期与家长召开座谈会,分享学生在校表现,讨论如何共同解决面对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培训的最后,与会教师一致表示,通过这次活动,不仅增强了自身的教育能力,也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未来,航天基地教育局将致力于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建设,规范开展心理健康测评,确保每一位青少年都能够在健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总而言之,通过这场德育与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培训,教师们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和实用的方法。这不仅仅是对个人职业素养的提升,更是对认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新审视。只有当每一位教师都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才能真正实现关爱学生、支持学生健康成长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