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站桩治未病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基本上是每年公历11月7日或8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冬”的解释是:“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因此,冬季养生应顺应自然规律,重在敛阴护阳。
1.早睡晚起。《黄帝内经》云:“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冬季日短夜长,应早睡晚起,注重“养藏”,以敛阴护阳为根本。早睡有利于阳气潜藏,晚起有利于阴精蓄积,同时注重身体保暖,避免寒邪侵袭。
2.适当运动。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一碗药。”立冬后,人的免疫力和体质会下降,适当锻炼可提高免疫力,但是冬季以闭藏为主,运动不可大汗淋漓。等待晨光出,选择轻缓运动,如练习站桩功微出汗为宜,避免剧烈运动。
3.立冬饮食。《饮膳正要》认为:“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饮食上应遵循“保温御寒,滋补防燥”的原则,以御寒、强身健体、补益精气。如:牛肉、羊肉、乌鸡等,多食用大枣、芝麻、干姜、红糖等温中散寒的食物。此外,还可多吃白萝卜、雪梨、银耳、柿子等润燥之品,多食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缺乏,少食海鲜、辣椒、葱等寒性、燥热之品。
01
讲授与带练“中医气功处方——站桩功”
面向人群与病种:呼吸道疾病易感体质、颈肩腰腿筋骨关节痛、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疾病、双膝骨性关节炎、头痛、神经痛、内脏痛、失眠症、健忘症、更年期综合症、焦虑症、抑郁症、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慢性疲劳综合征、近视眼、肥胖症等常见疾病和考前、孕前的亚健康状态,以及恶性肿瘤手术与放化疗后症状康复。
活动时间:11月14日周四14点至15点30分
地点: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C楼(红色老楼)三楼会议室。
02
专家讲科普
站桩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编的《中医医疗技术手册》中的中医气功类医疗技术之一。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气功类技术之一的站桩功协作组成员单位。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站桩功曾作为医疗气功的主要功法之一在全国推广应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的中国医学气功学会于2018年、2019、2024年在天津举办了多期面向全国的“中医气功•站桩功临床技术与应用系列培训”课程,我院气功临床专家主持了全程授课,为全国医疗气功临床专业培养了部分基层优秀骨干。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的“独立守神”有站桩功之意。《诸病源候论》中有倚壁、立身等站式名称。站桩功是以站式为主,使躯干、四肢保持一定的姿势,而让肌肉呈持续的静力性紧张,思想集中。所以,能够一方面使中枢神经得到休息,提高植物神经的自主性,加强周围神经的协调性,从而提高整个神经系统的统一协调作用,保持身体机能于一种相对的动态平衡状态;另一方面,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脏器、周围组织的供血机制,提高回心血量,能够明显增强人体的新陈代谢。因此,该功法是平衡阴阳、强壮身体的重要功法,非常适合秋冬季节收气藏气的日常未病防控训练。
坚持规范练习百日,每日1次,每次30分钟,可有效防控内外妇儿骨伤等诸科疾病。
对老年人或病患、身体虚弱者,在桩式的选择上,以休息式、自然式和三圆式高位为主。对青壮年人,可以针对个人的情况,在休息式、自然式、下按式和三圆式的基础上,一方面向低位桩式锻炼,一方面可以选择伏虎式或少林剑指站桩进行锻炼。
坚持规范练习半年以上,可有效防治多种慢性疾病。
在具体训练时,站桩功注重调身、调息、调心。三调又是融为一体的,即“三调合一”。随着练功的深入,逐步由重形慢慢过渡到重意,达到“只求神意足,不求形骸似”的境界。至于呼吸,在初学阶段采用自然呼吸,不要过多地分散注意力,待练习一段时间,有了一定体会之后,则慢慢将呼吸融入意念之中,全神贯注地体会各种练功的意境。
每个人的体质状况不同,耐受力不同,尤其对于病人而言,尚有虚实之变化,所以,要针对不同的个体制定合理的训练量。训练量过大,疏泄太过,易伤正气,训练量过小,不足以激发和调动人体正气,难以达到练功目的。站桩功的训练量由练功姿势、练功时间、训练频度、持续时间、意念内容与强度等决定。对于初学者而言,可首先选择一种桩势练习,时间从15分钟开始,逐步增加到60分钟为止,每天练2~3次,连续1~3个月为1个疗程,意念宜简明、轻淡。如无不良反应,可继续增加训练量,如有一些练功反应,但尚能坚持练功者,可维持原训练量;如反应强烈,影响正常生活、工作,或病情恶化者,则应暂时停止练功,查明原因后再决定是否继续练功。
03
专家介绍
审校供稿:治未病科
编辑:雷春香
责编:陆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