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需要去测骨龄?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能长得高一些,有一些家长甚至出现了「身高焦虑」。在小儿内分泌专科门诊,经常有家长带小孩来看病,要求测骨龄。
那么,孩子是否需要定期测骨龄呢?
骨龄是什么?
骨龄,即骨骼的年龄,它代表了儿童生长发育的潜力,并反映人体生物年龄。
骨龄能较准确地评估人体的成熟程度:骨龄较小意味着生长潜力大,而骨龄较大则表明生长潜力相对较小,但并非骨龄越小就越好。
通常,骨龄与实际年龄相差无几,正常差异不应超过1岁;若差异超过2岁,则可能涉及病理性因素。
骨龄异常可能是某些儿科内分泌疾病的征兆。多种疾病都可能影响骨骼发育,导致其加速或迟缓。
例如,肾上腺皮质增生、肿瘤、性早熟、甲亢和卵巢颗粒细胞瘤等疾病可能导致骨龄提前,而Turner综合征、软骨发育不全、生长激素缺乏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则可能导致骨龄落后。
此外,骨龄与月经初潮及青春期身高的快速增长也存在关联。研究显示,月经初潮与骨龄之间有密切关系,初潮时的平均骨龄为13岁(范围12.5至14岁)。青春期期间,生长速度加快,男性身高快速增长约发生在14.0±0.8岁,女性则为12.0±0.7岁。
什么情况需要检测骨龄?
如果孩子有以下的身高异常出现,就需要及早带孩子去正规的儿童专科医院进行检查:
温馨提示
家里孩子如果出现身高发育异常,家长一定要及早带孩子去正规的儿童专科医院进行检查干预,越早干预,追身高效果也就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