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学中,眩晕被称作 “头晕” 或 “头风”,其并非仅仅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种临床症状表现。依据患者不同的症状表现,眩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真性眩晕
真性眩晕是由前庭系统失调所引发的眩晕,诸如前庭神经炎或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等。简单来讲,就是源自耳朵的眩晕,例如内耳的平衡器官受损或者出现异常,会导致头晕突然发作,且头晕的严重程度通常与头部姿势变化密切相关。在夏季炎热之时,喜爱游泳的人群,可能由于游泳时耳朵进水而致使病毒或细菌感染,进而引发内耳炎症,影响人体的平衡感,从而出现头晕症状。
二、非真性眩晕
非真性眩晕可能源于其他身体系统的问题。例如,当血压过低时,大脑供血不足,尤其是在站立或者从卧姿快速转换时,可能导致暂时性头晕;相反,当血压过高时,可能引起脑血管应激性的痉挛收缩,影响脑部的血液供应,进而出现头晕的情况。
三、周围性眩晕
周围性眩晕与外部因素有关。例如,气温过高时,周围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可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从而出现头晕。
对于头晕的治疗,现代医学侧重于诊断病因并实施针对性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以及在必要时采用手术疗法。
与之相比,中医治疗头晕是综合考虑除头晕外的其他不适症状及体征,从整体出发进行治疗,其中可能同时涉及多个器官的调理。例如,同一病人可能在头晕的同时,伴有心脏(心悸、胸闷)、消化系统(食欲差、口干苦)以及神经官能症(焦虑、易怒)等多种问题,这充分体现了中医的全科性特点。其中,湿气的存在与头晕密切相关,对于存在湿气表现的患者,采用化痰祛湿的中药和针灸疗法,以促进体内湿邪的排泄和平衡体内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头晕的目的。
赵博华主任从事眩晕治疗已有三十余年,出身中医世家。曾在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内科、301 医院耳鼻喉科、北京航天中心医院眩晕科进行技术交流,在脑部疾病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赵主任实实在在地将医德、医技作为立业之本,医术精湛,情暖人心,备受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