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5 岁的张女士最近这一年多来一直被一种难以忍受的疼痛所折磨。表现为毫无缘由地出现右侧面部剧烈疼痛,疼痛毫无规律且突如其来,有时在咀嚼、讲话、刷牙时突然发作,痛得难以忍受。据统计发病率 52.2/10 万,多发生于 4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三叉神经痛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病突然,停止也突然,如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患者形容这种疼痛常常是:如刀割、针刺、撕裂、烧灼或电击样剧烈难忍。有时触动面部某个部位可以瞬间诱发疼痛发作,这被称为扳机点,亦称“触发点”,常位于上唇、鼻翼、齿龈、口角、舌、眉等处,轻触或刺激扳机点可激发疼痛发作,说话、洗脸、刷牙或微风拂面,甚至走路时都可能诱发三叉神经痛发作,疼痛持续数秒或数分钟,发作时痛不欲生,间歇期又如同正常人。
三叉神经痛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比较明确,主要由脑桥小脑角及其邻近部位肿瘤、炎性反应、外伤和三叉神经分支病变所致。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多数认为病变位于三叉神经半月节及其感觉神经根内,与责任血管压迫、岩骨部位骨质畸形等对神经的机械性压迫、牵拉和营养代谢障碍等有关。
三叉神经痛患者 80%都存在压迫神经的责任血管,常见的责任血管有:
①小脑上动脉(75%),小脑上动脉可形成一向尾侧延伸的血管襻,与三叉神经入脑干处接触,主要压迫神经根的上方或上内方。
②小脑前下动脉(10%),一般小脑前下动脉从下方压迫三叉神经,也可与小脑上动脉一起对三叉神经形成夹持压迫。
③基底动脉,随着年龄增长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基底动脉可向两侧弯曲而压迫三叉神经根,一般多弯向较细小的椎动脉一侧。
④其它少见的责任血管还有小脑后下动脉、变异血管(如永存性三叉动脉)、脑桥横静脉、外侧静脉及基底静脉丛等。责任血管可以是一支也可以是多支,既可以是动脉也可以是静脉。
明确责任血管、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是三叉神经痛的最佳治疗方式,也是行业公认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手术方法,是目前唯一能够根治三叉神经痛的手术。
该手术是在全身麻醉下,患侧耳后沿发迹行几厘米的切口,牵开皮肤肌肉显露乳突根部,钻孔开骨窗直径 3cm,切开硬脑膜在显微镜下吸出脑脊液,剪开蛛网膜探查三叉神经根部,找到压迫三叉神经根的责任血管(可为一根或多根,常见的有小脑上动脉及其分支,也可以是岩静脉),用显微剥离子游离责任血管后以 tefflon 棉隔开,一旦责任血管被隔离,产生刺激的根源就消失了,三叉神经核的高兴奋性就会随之消失,绝大多数患者术后疼痛立即消失,并保留正常的面部感觉和功能,不影响生活质量。该手术创伤小,预后良好,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治疗方法。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具有三叉神经痛手术治疗的丰富经验,经治的病例均获得良好和稳定的疗效。三叉神经痛是一种神经功能性疾病,疼痛是困扰患者的主要问题,多数患者没有其他的神经功能障碍,发作间歇期如常人一样,因此加速康复神经外科理念可以在三叉神经痛手术治疗方面加以推广,经过严格的术前评估和周密的围手术期管理,患者在手术后早期即可康复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