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人民医院栗超跃团队顺利完成全省首例应用脊髓电刺激治疗卒中后偏瘫手术,为无法做康复治疗的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争取到宝贵的机会。
7月8日,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五病区10号病床前,李根(化名)的妻子手持一部“手机”,按了几下屏幕上的“+”号。随着“+”号数字的增加李根的左胳膊开始轻微地颤动。原来这部小小的“手机”是遥控器,能指挥李根体内的一根电极工作,在他走向康复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1岁的李根是一位大面积脑梗后的偏瘫患者。3天前,栗超跃团队在北京301医院神经外科专家的协助下,为其实施了应用脊髓电刺激治疗卒中后偏瘫手术。
3个多月前,李根因烟雾病突发脑梗,左侧身体完全瘫痪。在当地医生建议下他一直坚持康复锻炼,但恢复程度十分有限。手术后,在电极刺激的作用下,他的左胳膊被妻子轻轻抬起又放下。这看似简单的动作恐怕只有李根妻子和烟雾病科医护团队才知道背后的意义,这预示着李根曾经严重“超标”的肌张力,正在电极的帮助下慢慢下降。
栗超跃说,脊髓电刺激技术先前主要应用在脊髓受损后的疼痛治疗,如今逐渐在偏瘫、促醒等方面应用,并于2023年在国外有效开展,它对偏瘫患者最重要的帮助就是降低患侧肢体的肌张力,减轻疼痛和麻木感。
手术仅仅是治疗的第一步,为了确保手术的有效性,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治疗组先为患者植入了花费较少的临时电极,应用微创的方法,在复合手术室内,通过精准定位,将一根比笔尖还细的电极放置患者脊髓“表面”。手术结束后,治疗组根据患者实际感觉不断调频,通过神经电传导来改善症状;后经过2周~3周的观察与症状改善情况,再开展第二步治疗永久电极植入。
“手术很顺利,半小时就出了手术室。”李根的妻子说,原本她是带着丈夫来省人民医院看烟雾病的,没想到医生为他们考虑得周到细致不说,治疗也做得更彻底。
责编:郭娅妮
审核:李伟强
终审:郜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