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西区医务科主任
日前,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上升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食管癌、胃癌、肝癌的发病率逐年下降,我国癌症总体5年生存率从2015年的40.5%上升到了2022年的43.7%,如期实现了健康中国行动的阶段性目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区医务科主任张洪波认为,诊疗行为应当以患者为中心,在肿瘤诊疗过程中,不仅要努力保障患者的生存权益,更要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使患者获益最大化作为肿瘤诊疗的目标。
肿瘤MDT 使诊疗流程更规范
张洪波认为,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医疗服务各个环节,提高医疗服务的智慧化和数字化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流程更科学、模式更连续、服务更高效、环境更舒适、态度更体贴的医疗服务,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医院发展的终极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早在2022年5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刘连新的带领下,医院就成立了肝癌多学科诊疗(MDT)团队,随后医院又陆续成立了肺癌、乳腺癌、宫颈癌、卵巢癌和胃肠道肿瘤的MDT团队,由各专业的高级职称人员作为专家组成员,参与到多学科诊疗的各个流程当中。
“医院早就开始开展与MDT相关的工作。但从2022年起,我们开始将它作为常规化、常态化的工作来开展。”张洪波主任介绍,肿瘤MDT团队有几个特点,一是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人员。每周组织肿瘤外科、肿瘤内科、肿瘤放疗科、影像、病理、营养以及其他相关科室的专家进行会诊,针对患者病情提出个性化、差异化的诊疗方法,帮助医生制定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改善治疗效果,减少患者在治疗中的不良反应。
此外,医院的肿瘤MDT团队还会对上一周的初诊初治患者病历进行讨论,为患者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并引入PDCA循环(按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阶段循环不断地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程序),对MDT开展的落实情况进行持续改进。
“PDCA循环重点督查肿瘤治疗流程是否落实MDT团队专家提出的意见。通过督查,使得肿瘤诊疗流程更加规范化,帮助患者受益最大化。”张洪波主任介绍,“这项工作已经持续了一年多时间,由于幕后工作居多,无形中给医护人员增加了很多工作量,而且患者并不知悉。”张洪波主任表示,可即便如此,医护人员和院领导都非常支持这项工作,认为这有助于医院诊疗流程的不断完善。
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管理
2023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了《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方案(2023—2025年)》,围绕患者看病就医全过程,提出了6个方面的20条具体举措,设计了27个评估指标,对公立医院未来三年进一步改善患者全流程就医感受,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提出了新要求。张洪波主任认为,改善肿瘤患者全流程的就医感受,我们一直在路上。除实施MDT外,肿瘤患者还需得到全方位、全周期的管理。
在张洪波主任看来,肿瘤患者的诊疗过程,应当由患者、医生及家属共同参与。“各级医疗团队需要加强宣传,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肿瘤的相关知识,包括疾病的诊断、治疗的方案和毒副反应,提升患者和家属对肿瘤的认识,同时也能够调动患者治疗的积极性和依从性。”
张洪波主任认为,在治疗过程中,医院方面除了要密切关注和评估治疗效果,还要关注患者心理情绪等方面的变化。“治疗中和治疗后,我们都会通过电话、微信、邮件等方式进行定期随访,同时也要求随访人员具备基础医学知识,能够及时解答患者的问题。”张洪波主任说。
培养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疾病诊疗手段技术的持续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往往需要一代又一代医护人员的持续推动。张洪波主任认为,一名优秀的医护人员应当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要有较强的学习和思考能力,二是要专业技术过硬,三是要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四是要有良好的医德医风,五是要有强烈的团队意识。“除此之外,学科带头人还要有宽广的胸怀和远见卓识,这些能力,其实也一直是医院对学科带头人或管理型人才提出的要求。”张洪波说。
张洪波主任将挑选人才比喻成“在草原的马群中挑选骏马”,他认为,要成为人才,除了本身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并付诸行动外,医院也要给人才搭建展示自身能力的平台,双管齐下,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文:张沫
编辑:谢文博
审核:孙梦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