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冬至,这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从这天起,便有了“冬至日头升,一天长一针”“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的说法。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冬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自古便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01
冬至来了,吃什么?怎么吃?
冬至时节,气温较低,人体易受寒气侵袭,因此在饮食保健方面,需要注意两点:
01
适当温补,注意滋阴润燥
冬至可以继续选择一些温热食物,如羊肉、牛肉、大枣、韭菜、龙眼、南瓜、香菜等,既能温养阳气,也可以御寒,对于阳虚体质的宝宝尤为适合。
但是孩子属于稚阴稚阳之体,也不宜一味追求温补,以免燥热伤阴。
如果孩子出现一些燥热表现,如大便干燥、流鼻血、口唇干燥、咽痛、干咳等,父母可以选择一些性质较为平和的食物来滋阴润燥,如木耳、山药、百合、藕、鸭肉等。
此外,冬至时节还应注意饮食多样性,注意谷、肉、果、蔬的合理搭配,保证孩子的摄食丰富,这样才有助于春生夏长。
02
多吃坚果好搭档
冬至时节与其他季节不同,不易上火,因此可以多吃些坚果。
因为坚果属于高热量、高脂肪食物,且性味偏温热,可以御寒。
此外,坚果中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纤维素、矿物质、维生素B、维生素E等,能增强体质、促进生长发育、预防疾病。
对孩子来说,可以吃些花生、核桃、板栗、榛子、松子、杏仁、腰果等。
其中板栗有“千果之王”的美称,主要功效为健脾益气、补肾强筋,但不适合食积气滞的孩子。
坚果虽好,也要因人而异:
对于胃肠积热的宝宝不可过量;
对于易上火的宝宝,可采用煮食、煲汤等方式进食。
02
冬至时节,如何保健?
冬至时,天气寒冷,室内外温差大,所以日常起居要做好调整和保健。
01
依冬季养藏之道而运动
冬至时节仍要进行持之以恒的锻炼,动静结合,以微微出汗为度,否则会伤阴耗气。
此时运动要根据孩子的身体情况选择运动的种类、强度、时间及运动量,还可先做些热身运动,调整运动状态。
如果孩子长时间居家,则要注意坐姿问题,崔玉涛大夫建议:
02
御寒固气,穿衣有讲究
冬季气温低,孩子易患呼吸道感染,常出现咳嗽等症状。
所以,带孩子外出时要加强颈部保暖,可以用围脖御寒,避免寒风刺激,从而诱发咳嗽。
脚是人体经脉汇集之处,分布于脚部的穴位有60多个,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脚部一旦受寒,就会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
所以要经常保持脚部清洁干燥,还要选择保暖性能好的鞋袜。
对一些平时容易脚凉的孩子,可以坚持每天晚上用热水给他泡脚,或者根据孩子的体质,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泡脚药方,调养身体。
早晚坚持搓热脚掌心,以固真气,降虚火,调脏腑。
03
防病保健是关键
冬季是麻疹、流感、腮腺炎等传染病多发的季节,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除必要的预防接种外,其他的预防措施必不可少。
首先是要注意经常开窗通风换气,让空气对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其次要勤洗手,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带孩子到人多密集的地方玩耍。
平时还要让孩子多喝水,以促进新陈代谢。此外,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早睡晚起,以固阴养阳。
最后,在疫情这个特殊时期,每个人都要提高和保护好自己的免疫力,尤其是孩子。那该如何提高和保护呢?崔玉涛大夫认为:
家长可以从日常养育方式入手。
例如尽可能延长母乳喂养的时间;
保证营养均衡的饮食;
保证孩子日常有足量的运动;
还要注意不滥用消毒剂和抗生素,保护肠道菌群。
至于营养补剂,要在医生确定孩子缺乏某种营养素,且依靠饮食补充已经无法满足身体需要时,才考虑遵医嘱补充。
还想了解更多关于24节气的健康小知识?不妨来看看《崔玉涛:藏在24节气里的96个健康细节》。
这本书用二十四节气来串联知识点,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医学知识结合在一起,可谓一举两得。
父母既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孩子的身体,根据季节安排孩子的饮食起居,预防疾病;还能和孩子一起通过这本书了解节气的时间以及与节气相关的古诗。
(部分目录,点击可放大看)
父母应该知道的健康知识,孩子们应该知道的节气知识,都在这本书里,快带孩子一起来读吧!
本书作者为国内著名儿科专家崔玉涛
点击下图,即可购买
原价88元,限时折扣价29.9元
来源|《父母必读》杂志
编辑| 覃静
排版| 小喇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