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豆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食材,随着豆腐制作工艺的发展,生活中豆腐类的美食越来越多,如臭豆腐、炸豆腐、豆腐串、腐竹、豆腐干、豆腐皮等等,被赋予了文化内涵和传承含义。
尤其体现在长期坚持吃豆腐的人身上,与很少吃豆腐的人,身体有明显差异。
曾在国际《循环》期刊中的一项研究表示,针对20万的研究调查数据显示,每周吃豆腐超过150g的人,与不吃豆腐的人相比,其冠心病发病风险可能性或下降18%左右。
另外,在我国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医院联合研究下,通过随访两年半到二十四年的时间,包括166万参与者,最终研究结果发现,与很少吃豆腐的人相比,每天食用豆制品最高的群体,其罹患糖尿病的风险会降低17%、冠心病风险会降低21%、心血管疾病风险会降低13%、中风风险会降低12%。
而豆腐之所以有这么多的好处,多是因为以下原因:
首先,豆腐中丰富的大豆异黄酮的成分,它是一种植物雌激素,主要分布在草本植物中,对身体健康十分有益。不过,许多人误会人食用后会危害健康。
为此,在大量研究数据中显示,该物质不仅不会增加乳腺疾病、乳腺癌的发生危险,反而还能辅助机体预防乳腺疾病,并且对预防血栓,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坏胆固醇)等,起到保护心血管的目的。
其次,相比于其他食物,豆腐中还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在这里可能有的人会说,豆腐是植物类食物,没有动物类蛋白质好吸收,然而豆腐的优势则是优质蛋白质,其氨基酸种类与人体接近。
对于完全吃素的人群而言,吃豆腐补充优质蛋白质,进而提高免疫力,增强机体抵抗病毒的能力。
另外,豆腐中丰富的钙,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豆制品中的钙含量来看,每百克黄豆含190mg的钙、每百克北豆腐含138mg的钙、每百克南豆腐含116mg的钙等。
多吃豆腐有助于机体补充钙成分,对牙齿与骨骼健康十分有益。同时,对于在绝经期的女性,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的变化,吃豆制品不仅可以为机体补充植物雌激素,调节体内雌激素作用,还能通过补钙,减少钙质流失,起到预防骨质疏松的好处。
如此,你知道区别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