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装大会盛大开幕,多场交流活动举办
相约“高端对话”贡献“蓝色智慧”
海洋科创“五链融合”创新成果对接会召开,24个福州市招商项目正式签约。记者 包华 摄
16日,2025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在福州盛大开幕。当天,多场航海装备精彩交流活动在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办,行业专业人士、企业代表以及专家学者相约“高端对话”,为福州加快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打造更高水平“海上福州”,贡献“蓝色智慧”。
关键词:海洋科创“五链融合”
海洋科创“五链融合”创新成果对接会上,需求单位和揭榜单位代表展开圆桌对话。记者 包华 摄
16日,由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承办的海洋科创“五链融合”创新成果对接会召开。
会上,海洋科创“五链融合”推进活动成果手册正式发布,24个福州市招商项目正式签约。有关院士专家和科研学者围绕技术创新、装备创新和产业发展等重点议题作主题演讲,为推动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建设提出崭新思路。
圆桌对话环节,海洋科创“五链融合”推进活动需求单位和揭榜单位代表,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展开探讨,旨在持续激发产业创新活力,高效推进成果转化应用,助力福州市加快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更高水平“海上福州”。
据了解,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引领作用,着力构建海洋科创平台,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信息链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海上福州”与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福州市创新开展了海洋科创“五链融合”推进活动。
海洋科创“五链融合”推进活动包含海洋科创“五链融合”创新成果对接会和海洋科创“五链融合”成果展。2025年,活动主要面向海洋智能装备、深远海养殖装备、远洋捕捞装备等领域,采用“需求单位出题,产业链主体答题”的方式组织实施。前期,活动广泛征集一批创新技术和解决方案,经院士领衔的专家组审核评议,广州海工船舶设备有限公司、中国水科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学等单位提交的50余项优秀成果脱颖而出。上述成果被收录到海洋科创“五链融合”推进活动成果手册。
关键词:沿海内河船舶电动化
沿海内河船舶电动化发展论坛上,嘉宾发言。记者 石美祥 摄
16日,沿海内河船舶电动化发展论坛举办。论坛上,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张久俊等10位院士专家、企业代表,围绕动力电池技术发展、电动船舶应用实践、电动船舶技术规范、船用电池安全管理等主题,分享了最新技术成果与应用案例;逾20个项目签约,覆盖产业合作、战略合作、科技研发等项目类型,有力促进电动船舶产业链对接与合作,全面推动电动船舶产业发展。
近年来,福建省以“电动福建”战略为引领,充分发挥造船、动力电池等产业优势和应用场景优势,在全国率先谋划推动电动船舶产业发展。根据中国船级社统计,截至2025年6月,福建省已建和在建电动船舶数量占全国34.5%,电池动力推进系统等电动船舶核心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40%。此次论坛将助力福建省持续深化“电动福建”建设,为福建省乃至全国电动船舶产业的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关键词:可持续海事创新
16日,2025年国际海事组织可持续海事创新研讨会举办。活动由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国际海事组织(IMO)和福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国际可持续交通创新和知识中心、福建海事局承办。
此次研讨会深入践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治理倡议和“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发挥福州区位优势,推动全球海事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创新与合作,探讨并构建海事创新合作框架,助力提升发展中国家的海事创新能力,支持全球可持续海事发展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研讨会举办期间,各方围绕“海事可持续发展的最佳实践、研究进展、主要挑战和未来机遇”“推进船舶、航运及港口领域前沿绿色、智慧技术发展”“IMO温室气体减排战略”等,展开深入探讨交流。
与会代表表示,将推动国际海事组织重要创新活动落地福州,助力福州构建丝绸之路陆海联动新机制,进一步提升福州在全球海事创新与合作中的影响力和引领力。中方提出的“可持续海事创新合作框架”“海事创新领导力计划”等机制性倡议也得到各方积极响应。
关键词:船舶知识产权
船舶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论坛16日举办。来自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中国科学院、高校、船企等的百余名代表,聚焦“强化知识产权赋能,驱动海洋装备升级”,开展交流与研讨。
据介绍,当前,深海、极地、绿色、高端、智能等领域的海洋装备已进入“深水区”竞争,高价值知识产权已成为抢占战略制高点的“锚点”与“帆翼”。持续强化知识产权战略布局,有助于为船舶装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筑牢根基。
专家、学者与企业家围绕“数据知识产权的确权与流通”“无人、深海、极地专利池组建与管理”“海洋装备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三大议题,分别作主旨报告。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徐明教授,提出“数据知识产权分层构建、运用与保护”框架,为数据资产化提供路径;海尔集团专利运营总监江超,剖析“国内外专利池管理运营模式分析与实践”,输出可复制的管理运营经验;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宋河发教授,系统阐释“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助推我国海洋装备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船舶数字化工艺
船舶数字化工艺赋能建造发展论坛16日下午举办。论坛上,多位船舶制造领域专家,就船舶数字化工艺的前沿技术、应用实践及未来趋势等话题进行了精彩分享。
福州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副研究员禹春敏,以“数字孪生技术在船舶总装建造中的应用实践”为题,详细阐述了数字孪生如何实现船舶建造过程的实时仿真、工艺优化与质量追溯。他以某大型邮轮建造案例,说明数字孪生技术的显著成效——邮轮建造周期缩短15%、返工率降低20%。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首席专家李正建,围绕“人工智能驱动的船舶焊接工艺智能化升级”,介绍了基于机器学习的焊接参数自适应调控系统。
论坛上,嘉宾们一致认为,未来,随着技术的持续迭代与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数字化工艺将在船舶建造中实现更广泛的渗透——从设计端的参数化建模,到生产端的智能产线、机器人作业,再到管理端的全流程数字化管控,船舶建造行业将逐步迈向“更智能、更高效、更绿色”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记者 李锦清)
下一篇:亚马逊宣布:或裁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