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艘纯电海上客船、全国首创的甲醇增程式规范渔业船舶、全球领先的船用电力设备……2025第三届中国海洋装备博览会福建馆电动船舶展区,企业展品亮点纷呈。众多信息,清晰地指向一点,那就是福建电动船舶产业已经领跑全国,不少指标更是全球领先,且获得了全球主流船级社认证。
宁德时代电船科技有限公司展示的电池系统解决方案。
福建电船 傲视群雄
在2025第三届中国海洋装备博览会福建馆,最令人瞩目的焦点是电动船舶。
全国首艘在海上运营的纯电动推进旅游客船“屿见77”,也是首艘入级CCS(中国船级社)并进行陆上联调联试的旅游船,投用后预计全年可减少燃油消耗近250吨,二氧化碳减排超400吨,是绿色旅游交通的标杆。全国首创的甲醇增程式规范渔业船舶,既解决纯电动船舶“续航焦虑”,使用成本还低于传统燃油船。纯电动游船“闽江会客厅”以纯电池为动力,实现零污染、低噪音。此外,串联式混动拖轮“厦港拖30”、电动游艇“时代创新号”等船型均为国内首制。
更重要的是,这些先进的船舶都已经投入实际运营。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纯电动闽江观光游船“福桔号”一亮相即成新名片——这艘荷载140人的游船采用纯电推进,航速17.5千米/小时,搭载1438千瓦电池实现零排放,为闽江旅游注入绿色动能。这是福建拓展应用场景的缩影。目前闽江已投运“闽江之星”“茉莉号”等纯电游船,大金湖、翠屏湖也打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电动船舶示范应用场景。据中国船级社统计,截至2025年6月,福建已建、在建电动船舶数量占全国总量的34.5%,产业领跑地位稳固。
“就以我们公司来说,目前,已投资运营的新能源科研船及试验船有14艘,正在建设的示范船22艘,2026年计划建设小型新能源船舶500艘左右。”福建宝帆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凤表示。
技术领先 应用创新
福建电船,是怎么做到技术领先、应用创新的呢?
在福建馆宁德时代电船科技有限公司展台,工作人员刘承辉告诉外宾,船的行驶条件比汽车更复杂,安全要求也更高,因此船用电池通过远超行业标准的严苛测试。“针对电动船舶补能不便、里程焦虑的痛点,公司开发了大功率充电解决方案用于满足各类船舶的快速补电需求。”宁德时代电船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苏怡怡补充说。
福建星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则展示了船用集中式超级充电系统,应用场景主要集中于水上服务区、港口、码头、公园、水库、个人池塘等。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还将锂电池检测技术融入充电终端设备,在船舶充电的同时,可对船舶动力电池进行在线健康检测。此外,中船赛思亿展示自主知识产权变频电控设备、电池系统等船舶三电系统核心装备,宁德劲之龙无轴推进器则打破传统设计的局限性。这些先进技术,推动福建电船“一往无前”。
“我们一直强调技术研发创新。宁德时代研发的船用动力电池产品,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安全性能等技术指标全球领先,已获全球主流船级社认证。培育引进时代电船、赛思亿、福建航电、时代电机、开普勒、星云电子等‘三电系统’、充电设备研制企业,电动船舶核心技术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40%。同时,培育了福宁重工、东南船厂、爱莱格游艇等一批电动船舶整船制造骨干企业,已建成交付的电动船舶涵盖‘江河湖海’各种应用场景。目前,全省已基本形成上游研发设计,中游总装建造、‘三电’系统研制,下游船舶应用的电动船舶全产业链,产业链企业、单位70多家。”福建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应用拓展 产业完善
在福州瀚海船艇科技有限公司展位,5艘新能源船艇整齐陈列,企业还推出零碳水上公园全套解决方案,以3.5~15米新能源船艇与新能源水上玩具为核心,结合“零碳旅游”概念创新体验模式。该公司总经理陈曦说,传统燃油船艇将逐步退出城市敏感水域,未来3年到5年,新能源船艇将成为智慧公园与零碳水上公园的“标配”。
围绕港口作业、游览观光、货物运输、客渡交通等应用场景,福建省开展电动船舶试点示范和推广应用,落地电动船舶示范项目10型95艘,形成标准化、系列化电动船舶船型解决方案。多数船型为国内首制船型,为不同场景的电动化转型提供“福建样板”。
同时,福建省积极完善充电设施建设,福州两江四岸、八方客运、厦门港务等企业在闽江流域、厦门港口、古田翠屏湖等地投资建设充电设施,国网福建电力在水口电站建设绿色综合服务区。福建省还出台多项政策措施,从示范项目建设、应用场景打造、核心装备研制等方面支持电动船舶产业发展。
“近期,已启动新一轮‘电动福建’政策研究,做好政策接续,促进电动船舶加快发展。”福建省工信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施惠财表示,下一步,将加强政策支持、研发攻关、产业培育、典型示范、标准引领和配套保障,形成电动船舶装备谱系化供给能力,指导推动电动船舶产业链企业拓展省外、海外市场,巩固提升电动船舶全产业链优势,促进电动船舶产业高质量发展。(记者 江海/文 石美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