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在仓山螺洲古镇,可见一番繁忙而有序的景象:工人们在古老街巷中进行管线施工,部分建筑外墙架设着脚手架,正进行外立面修缮。今年全面启动的螺洲古镇系统性提升工程已进入加速推进阶段,这座古镇正悄然迎来蝶变。
目前,螺洲古镇改造提升一期项目正全力冲刺。其中,关乎古镇“里子”的十字街雨污管廊改造、缆线下地等大部分工程已完成。同时,为老街“梳妆打扮”的外立面改造和历史建筑修缮工作也已全面展开。
而二期项目的蓝图更为宏大。其中,螺洲古镇滨江文旅基础设施提升项目将激活环南台岛螺洲段滨江沿线,未来这里将有新的游客中心和服务驿站,古渡口也将重焕生机,为古镇打开一片亲水休闲的崭新空间。
在推进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螺洲深厚的历史文脉也得到了精心的梳理与活化。古镇内,有多处与吴石等历史名人相关的遗迹。在省级文保单位陈氏五楼内,建有螺洲名贤文博馆,设有专门展柜,陈列着与吴石相关的书信、印章复制品;镇上的吴氏宗祠里,由宗亲自发筹建的吴石纪念陈列室,承载着家族的荣耀与乡土的记忆;观澜小学的图书馆被命名为“吴石图书馆”,让家国情怀与红色基因在琅琅书声中代代相传。
这些散布于街巷、祠堂、校园内的文化印记,并非孤立展陈,而是融入了古镇整体提升的规划中。它们与修缮中的老建筑、正在改善的公共空间一起,共同构成螺洲鲜活而动人的文化景观,让历史“活”在当下。
螺洲古镇的保护提升,是福州加大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生动缩影。与此同时,对历史建筑和名人故居保护修复工作也在城市各处展开。去年,位于市中心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福州文庙,这座自清咸丰年间重建后170多年来首次迎来大修的古建筑群,正在能工巧匠的手中重现往日气派。今年5月起,除大成殿外的福州文庙建筑被纳入维修保养:对外墙、东西两庑、前埕的廊庑等处进行维修保养。福州文庙不仅是省内最早的文庙,也是研究福州文教发展的重要实物遗存。随着修缮工程进入收尾阶段,这处城市中轴线上的文化地标将以全新面貌与市民见面。
2024年以来,福州文保工作成效显著,已完成省级文保单位柔远驿等24处文物修缮。今年初以来,福州完成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林则徐故居等16处文物建筑的活化利用,今年9月更提前完成15个2025年度市级为民办实事文物建筑修缮项目,涵盖古民居、寺庙、桥梁等类型,让洗银营20号、螺洲孔庙、十四门桥等15处文物建筑重现历史风貌。(记者 燕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