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举办的小学美术教学研讨活动,为美育转型开启了新路径。活动中,各路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与未来。他们分享了新颖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如引入跨学科元素,让美术与语文、科学等学科深度融合,激发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注重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实地写生、创作作品,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此外,还强调个性化教学,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引导他们在美术的世界中自由探索,为美育转型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向,让小学美术教育焕发出新的活力。
近日,由福州教育研究院主办的2025年福州市小学美术教学研讨活动在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三小学举行。活动聚焦新教材下的课程理念深度融合,邀全市百余名美术教师、教研员及美育专家齐聚一堂,通过美术课堂实践,共研新课程背景下美育转型的新路径。
课堂上,福州教院三附小老师吴仕斌借AI技术提取职业制服色彩,以折、剪、贴技法勾勒劳动者群像,让学生在创作中读懂“螺丝钉精神”的奉献之美;福州船政小学林子瑶老师将《逆行》画作转化为动画短片,以线条色彩定格消防员动态,让学生在描摹中致敬守护生命的英勇无畏;福州实验小学高峰老师以跨学科情境融合科学、技术、人文,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科技创新的意义。
“美术教学需让学生学会以美术的方式观察、认识世界。”课后,福州教育研究院美术教研员叶莹指出,教师应当从艺术实践中感受生活中平凡之人的朴素之美、奉献之美,逐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此次研讨活动围绕学习任务驱动课程展开,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推动“学知识”向“用知识”转变。未来,福州市美术教育工作者将持续探索美育发展新路径,全面推进艺术课程改革,优化美术课堂教学,不断提升师生美育素养。(记者 傅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