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世园会会徽作品”,第十一届安徽省工艺美术交易会暨会徽作品评选圆满落幕。濉溪古城商户:淮北泥塑、韩剪纸工作室、染缬四季、
老邢珠宝店在安徽省第十一届工艺美术交易会上荣获四项大奖,满载而归。
#淮北泥塑
“淮北泥塑”李建东泥塑《市井百态》获“龚辉杯”金奖。在濉溪古城石板街,有一位技艺精湛的民间泥塑艺人。他不断磨练泥塑技艺,用传承和巧思,让泥塑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他就是李建东,临涣李佳泥塑的第七代传人。
已故父亲李正清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在淮北享有“泥塑梅花”的美誉。李建东2012年退休后,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研究泥塑。几年前,他和父亲李正清共同创作了《淮海战役《支前》、《淮北历史文化《竹林七贤》系列作品。这些作品蕴含着浓郁的时代气息,传递着正能量。
#韩剪纸工作室
“韩剪纸工作室”获“杯”一金三铜。韩的作品《摘石榴》获得铜奖。
韩作品均为对称多层彩色宣纸剪纸作品,以吉祥寓意的传统表现手法进行创作和表现,表现了人民欢庆丰收、渴望四季平安的需求。
#染缬草四季
《染颉四季》作品《魅蓝》获安徽省第十一届美术工艺展“龚辉杯”金奖。
扎染不仅代表了一种传统,而且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扎染在古代被称为扎瓦勒和焦瓦勒。古代常见的防染印花纺织品有焦缬、蜡缬、甲缬,是汉族特有的传统染色工艺。一种染色方法,在染色时将织物部分扎起,使其无法染色,这是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
#老宜兴珠宝
老宜兴珠宝作品《白果镯》获铜奖。
“老宜兴银楼”从邵仙瑶开始,是淮北制作银器的第一人。
“老艺星”银器通过融银、锻造、拉片、造型、组装、抛光六道工序完成。吹银、地方独特的花纹、独特的累焊配方是淮北银器制造的特色。
#非物质文化遗产城市形象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人们的集体记忆,对构建地域文化认同、增强地域归属感和文化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为公众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共享保护成果提供了途径,使广大人民群众不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旁观者,而是参与者、使用者和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