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宁1号”“航宁2号”矗立海中。
一艘快艇从福州新区(长乐区)松下渡口出发,向长屿岛方向驶去,大约15分钟之后,抵达全省首套桩基桁架式大型智能化养殖平台“航宁1号”。平台负责人王开木领着记者登上二层甲板,远端工人们正在安装焊接“航宁2号”的桁架钢结构,海风送来钢铁敲击的律动,那是松下再次唱响“海洋牧歌”的序曲。
一次冒险闯出新路
靠海吃海,是沿海渔民普遍的出路,可是长屿岛的渔民们却没有那么幸运。岛屿附近海域全年8级以上风力天数占一半以上,耕海牧渔成了他们心中遥不可及的梦想。为了谋生,一些渔民选择出走,有人乘船出海捕捞,有人北上宁德养殖,王开木也曾是其中之一。
王开木前往宁德发展养殖,十几年摸爬滚打,摸出了门道,也发现了问题——宁德近海养殖容量趋于饱和,况且又属内海,平日风平浪静,鱼儿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因此口感不佳。此时,他想到了自己的家乡长屿岛,风大浪急正适合鱼儿“健身”!唯一担心的,就是风浪会破坏网箱。
网箱不行,那便换条路走!彼时,深远海养殖平台正在国内兴起,王开木走访了连江、浙江大陈岛等地,观摩了近十个海上养殖平台。他发现,照搬照套既有模式根本行不通。“说到底,还是风浪,一般的平台都承受不了这样的强度。”
“航宁1号”投饵喂食。
踌躇之时,王开木想到了当地祖祖辈辈流传的捕鱼方法。“一直以来,长屿岛的渔民们都采用祖传的海上定置网捕鱼。简单来说,就是将钢管插到海底,在它们之间牵起渔网,等着鱼儿钻进去。”从中获得启发,他找到了养殖平台落地长屿岛海域的关键——打桩!
王开木携手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等展开研究设计,通过不断探索,“航宁1号”从设计图到施工图,再到实景图。它将24根500管径的无缝钢管用钻机稳稳地钻入海底岩石10米以下为基础,使得平台“底盘”更稳,2024年,全省首套桩基桁架式大型智能化养殖平台就此诞生。
一场试验探路深蓝
一套平台,价值千万,虽有政策补贴,也无异于一场豪赌。
“航宁1号”投饵喂食。赌赢了吗?王开木站在“航宁1号”平台上,自信地给出肯定的答案:一来,“航宁1号”经受住了强劲风浪的考验,即使台风过境,也能安全稳定运行;二来,去年投入的黄瓜鱼重量平均增长了400克,体型、肉质双优,受到普遍好评,销售出去赚了120万元。顺利的话,平台预计5年回本。
“航宁1号”投饵喂食。
有了经验,王开木趁热打铁,启动“航宁2号”建设。紧挨着“航宁1号”,2.0版本正在搭建。记者看到,根根桩基深入海底,支撑起上方的钢梁。网箱已经有了清晰的轮廓,如同在大海上划出的田埂一般,工人们稳步穿梭其上,忙着搭建二楼平台。
正在建设的 “航宁2号”。
既是升级版本,自有优化之处。“‘航宁2号’的养殖水体要比‘航宁1号’大一倍,我们打了54根桩,更多、更密,可以做到更牢固!”王开木告诉记者,从起网设备到投饵方式,“航宁2号”的智能化、机械化程度都要更胜一筹。“就拿起网来说,夏季高温,网衣容易长藤壶,不及时清理,鱼就会缺氧。所以我们每隔20天左右,会把鱼倒入另一口网箱,拉起整个网晾晒一天进行清理。”这样说来轻巧,可是一口网箱长、宽、深都有25米,网衣规模可想而知,虽有机械辅助,一次起网也要5人同时发力。在“航宁2号”,通过进一步的智能化、机械化,起网一次只需3个人。
据悉,“航宁2号”平台年产量将达到700吨,养殖品种初步选择石斑鱼、大黄鱼、金鲳鱼、斑石鲷、真鲷鱼等名优鱼种。
从“航宁1号”到“航宁2号”,这场试验不仅为了效益,更在于验证一个可能性。如果成功,这样的模式就可以拓展到外海海域,拓展出无限的“海洋牧场”。
一座平台照亮归途
登上平台,记者注意到,王开木身边跟着一个年轻人,话不多但行动利索。“这是你的儿子?”“对,他现在回家帮忙。”
两个月前,王书宇辞去了厦门岛内一家上市企业智能化装备设计工作,跟随父亲的脚步回到长屿岛。人们都向往城市,他为何选择逆流?“他忙不过来啊!”年轻人嘴上抱怨着无奈,言语中却透露着对父亲发展深远海养殖平台的敬重,“这和传统的养殖已经完全不同了,未来可能成为行业的标杆!”
跟着父亲一段日子,王书宇的感受总结起来一个字——“累”。为了得到更多养殖经验,他平常都在平台上。“我爸也是,就算不在平台上,他也时时刻刻开着手机或者电脑盯着监控,根本放心不下。”
说起这个,王开木的妻子坐在一旁,也有满肚子的话说。“建这个1号平台的时候,他吃住都在上面,全身上下,就连嘴都晒得全部脱皮了。女儿心疼,劝他不要做了,但是他很坚定。”说着说着,她的眼眶湿润了起来。
王开木与其儿子王书宇。
王开木表示,自己坚持是因为看到了未来松下海上养殖高质量发展的希望。记者了解到,松下镇正规划人屿岛以西海域“海上牧场”,全力推动冷链加工等关键配套设施落地建设,后续将推进建设集成饲料加工中心与超低温冷冻基地的项目功能区,实现饲料就地生产直供、渔获15分钟内快速锁鲜。
“我们将依托福州新区(长乐区)养殖规划出台有利契机,发挥松下海洋区位优势,以深海养殖试点取得的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进规模化、智能化养殖基地建设,同步推进冷链物流加工基地在松下落地,最终打造百亿级深海养殖牧场及配套冷链物流加工基地。”松下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王书宇的回归,也许只是一个开始。“航宁1号”“航宁2号”矗立海中,或许将成为更多渔民、青年“洄游”的灯塔。(记者 蒋雅琛/文 包华/摄)
上一篇:重磅!福建医保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