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扬帆 绿能启航
“五凤论见”探路海洋经济未来
14日下午,由鼓楼区人民政府、福州软件园管委会、福建省水产设计院联合主办的“五凤论见”——“新质扬帆 绿能启航”海洋经济专场活动举行,来自海渔主管部门、海洋经济和数字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涉海企业等代表齐聚海洋经济科创高地,共同探讨数字技术与绿色能源双轮驱动下海洋经济的发展路径。
当下,绿色低碳正重塑航运业的航向。“截至今年5月,全球超半数新船订单采用替代燃料,液化天然气与甲醇动力船舶占据主导,氢、氨等新兴选项快速发展。”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战略处处长、研究员纪永波带来前沿洞察,他指出中国正积极推进海运绿色转型,出台政策大力推动老旧船舶更新与新能源船舶发展,在绿醇、绿氢、绿氨等绿色燃料规划产能方面领跑全球。
目光回转福建,这片依海而兴的热土,正寻求从“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的跨越。面对发展限制,福建理工大学互联网经贸学院院长张建中开出破局“良方”:“从构建高水平海洋科创体系、优化现代化海洋产业生态、深化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扩大海洋开放合作四方面精准发力,加快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福建省委党校教授蔡勇志也指出,要紧扣“科技兴海、产业强海、生态护海、开放活海”路径,全力打造“海上福建”高质量样本。
推动近海小型船舶绿色智能化转型方面,福建已有企业率先探索。福建宝帆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凤现场分享了全国首创的“甲醇动力智能船+船联网平台+运营中心+离岸能源补给”四位一体综合解决方案,其近海渔业甲醇动力先试先行示范项目已落地福安,首批22艘船舶计划年底交付。
在这场向海图强的征程中,福州软件园将海洋经济列为重点发展赛道,着力构建“数字技术+海洋产业”的特色集聚生态,汇聚了一批深耕海洋领域的优质企业——
闽高电力为海运绿色转型提供关键技术支撑,中致锐科的高精度水下声学设备应用于近岸生态保护,吉星智能的自动化生产线助力海洋装备提质增效……这些企业共同为海洋经济筑牢“技术底座”,推动园区构建起“陆海统筹、数智融合”的产业生态。
福州软件园管委会副主任章欢芳表示,园区将继续立足数字产业优势,勇担“数字赋能海洋”的使命,为福建海洋强省建设注入更多“数字动能”,也为全国数字与海洋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福州路径”。(记者 莫思予 通讯员 彭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