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鱼夏季也能喝上本土“牛奶”了
连江成功培育耐高温龙须菜,实现本地全年育苗
专家对龙须菜新品系LN—13进行验收。
龙须菜堪称鲍鱼的“牛奶”。近日,龙须菜新品系LN—13在连江海域通过验收,实现了全省夏季龙须菜养殖“从无到有”的突破。
10月12日,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组织专家前往连江县安凯乡奇达村海域,对“龙须菜新品系度夏苗种扩繁制种”任务指标进行阶段性现场验收。研究人员随机取样,对龙须菜藻体长度、鲜重及生长状态等情况进行观察、测量和记录。
“这是重大突破!”汕头大学海洋生物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陈伟洲难掩喜悦,“龙须菜新品系LN—13在连江奇达海区适应性良好,分枝繁密、无脱苗现象,藻体整洁光滑,未出现病烂情况,基本达到预期目标。”经现场察看和质询讨论,专家一致表示,此次龙须菜新品系在连江奇达海区度夏扩繁,成功实现了龙须菜在福建本地度夏及规模化扩繁制种。
据了解,龙须菜新品系LN—13由中国海洋大学团队联合省水产研究所、连江县振海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共同培育。与老品种相比,该品系耐高温性强、生长速度快、产量高、不易脱苗。
如何让龙须菜在福建“度夏”?“良种”与“良法”缺一不可。项目团队建立了龙须菜“度夏养殖新模式”,通过科学选择养殖海域、调节养殖水层、增设控温控光设施等方法,为苗种成功度夏提供技术支撑,创建了龙须菜在南方海区全年化扩繁制种的新生产模式。
龙须菜是重要的经济海藻,也是鲍鱼的上等饵料。据养殖户介绍,吃龙须菜的鲍鱼个头更大、肉质更好,就像喝了“牛奶”。连江每年夏季需要大量龙须菜,但龙须菜生长对水温要求苛刻,通常超过26℃就难以生存。而福建夏季海域水温偏高,导致本地龙须菜难以安全度夏,鲍鱼的“牛奶”严重短缺。
“以往我们依赖北方苗种,这种模式不仅运输成本高、耗时长,还会导致苗种活力下降、损耗增加。”连江县海洋与渔业局高级工程师王为刚表示,如今LN—13“良种”与本地化“良法”结合,让龙须菜在6月至9月的高温期也能在福建海域正常生长,实现了全年不间断的本地化养殖,显著降低了养殖成本,保障了鲍鱼养殖的饵料供应和效益。
龙须菜新品系在连江海区的成功扩繁,填补了福建夏季龙须菜养殖空白期,实现了本地化全年制种与稳定供种,有力促进了鲍藻养殖产业协同提质增效。(记者 郑瑞洋 通讯员 连江融媒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