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籍烈士吴石、聂曦曾在隐蔽战线中出生入死。近日,以他们与朱枫、陈宝仓等烈士为原型创作的谍战剧《沉默的荣耀》热播,将这段波澜壮阔的生死暗战搬上荧屏。
据酷云数据,该剧首日收视率峰值达3.07%,成为2025年央八收视率最快破3剧集,收视数据连续位居中国视听大数据(CVB)、酷云、欢网、猫眼、爱奇艺等收视排行榜第1。
随着剧集热度高涨,位于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的吴石故居也随之成为焦点,成为市民、游客追寻英烈足迹、缅怀革命精神的“红色打卡地”,每日都有不少人专程前来瞻仰。
11日下午,记者来到吴石故居探访时看到,故居门外不少游客驻足在吴石将军雕像前,或静静瞻仰,或拍照留念,希望用镜头定格对烈士的敬意。
来自不同地区的游客带着各自的触动汇聚于此。来自福州市老年大学中外文系的讲师陈为集格外引人注目,他手持设备在故居内细致拍摄视频,从雕像细节到故居内的文字介绍,都逐一记录。“这些视频会作为我给学生上课的鲜活资料,让老年学员们更直观地了解吴石将军的事迹。”陈为集告诉记者,他本身就十分关注红色历史,此前已多次专程来到吴石故居参观学习,此次《沉默的荣耀》热播,让他对这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于是特意再次前来,希望通过镜头捕捉更多细节,将烈士精神更生动地传递给学生。
来自湖北的柳女士,也是被剧集与英雄事迹吸引而来的游客之一。她向记者回忆,自己此前在社交平台上刷到了《沉默的荣耀》的多个片段,剧中吴石将军在隐蔽战线坚守信仰、无畏牺牲的情节让她深受触动。“刷到片段后我就忍不住去查资料,才知道吴石将军的故居就在福州。”柳女士笑着说,她本身就对福州这座兼具历史底蕴与烟火气息的城市颇有好感,这次刚好借着追寻英雄足迹的机会,专程从湖北赶来参观,“既能亲身缅怀烈士,又能感受福州的城市魅力,一举两得。”站在吴石故居前,柳女士一边认真阅读史料,一边感慨,故居里的每一段文字介绍,都让电视剧里的人物形象更鲜活,也让她更真切地理解了“英雄”二字的重量。
在参观人群中,来自上海的年近八旬的周奶奶,神情也满是动容。“看了《沉默的荣耀》,我心里一直很不平静,总想来吴石将军的故居看一看,就像见到了当年的亲人一样。”周奶奶向记者回忆,她的父亲当年也是一名隐蔽战线的地下工作者,与吴石将军有着相似的经历——在敌人眼皮底下传递情报、开展工作,时刻面临着生命危险。
“电视剧里的每一个情节,都让我想起家人共同经历的那些岁月,太真实、太不容易了。”周奶奶感慨道,革命先辈们用生命换来了如今的和平生活,这样的历史绝不能被遗忘。“革命传统教育一定要持之以恒。这部剧做得很好,它用年轻人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把革命先辈的故事讲了出来,让更多年轻人知道吴石将军是谁、知道隐蔽战线的英雄们做过什么,这就是对烈士最好的缅怀,也是对历史最好的传承。”
《沉默的荣耀》由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申报立项,福建省委宣传部等联合摄制,系福建省电视剧创作生产,专项资金重点扶持项目。
该剧创作历时七年,剧本历经数十次修改,创作团队秉持对历史负责的态度,遵循“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深情讴歌吴石、聂曦等无名英雄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剧情以吴石情报组与中共地下党组织两条线交错并行,斗智与斗勇交错并行,谱写了台湾地下斗争的恢宏画卷,同时以台湾为轴心,巧妙穿插解放福州、解放大西南等历史史实,力求在宏大历史叙事中还原历史真相与英雄的血肉与灵魂。剧中福州元素浓郁,画面中出现的鱼丸肉燕等福州传统小吃以及用于联络的寿山石等细节都承载着鲜明的地域印记。
《沉默的荣耀》自开播以来,凭借其严谨的历史态度与精湛的艺术表达引发广泛关注,央视、文汇报、《传媒内参》等给予高度评价,称之为“国产谍战新标杆”。剧集影响力持续扩大,抖音话题播放量已超30亿次,微博话题阅读量6.7亿,获“赞”超250万个,衍生话题如“替烈士看看今天的中国”已破亿。(记者 申哲 燕晓 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