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福建多地医院接诊多例
因高温高强度运动导致的
横纹肌溶解病例
福州49岁的陈先生傍晚在30℃高温下跑步40分钟后,出现肌肉剧痛和“酱油色”尿液,被确诊为横纹肌溶解症;厦门一名大学生在高温环境中徒步5小时未补水,也因同样病症紧急送医。
这是因为他们在高温环境下剧烈运动
引发肌肉细胞溶解
↓↓↓
肌肉“溶解”的科学机制
当人体在高温环境中进行跑步、爬山、篮球等剧烈运动时,体温会迅速升高,肌肉细胞因过热出现“中暑”现象,细胞膜完整性被破坏,细胞内的肌红蛋白、肌酸激酶等物质大量释放进入血液,这些物质随血液循环到达肾脏后,肌红蛋白会在酸性尿液中形成管型,阻塞肾小管并引发急性肾损伤。严重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身体出现的危险信号
01
尿液异常
最典型的是出现茶色、酱油色或深红色尿液(肌红蛋白尿),这是肌红蛋白经肾脏排泄的表现。
02
肌肉症状
广泛性肌肉疼痛(常见于肩颈、大腿等部位)、肌肉无力、肿胀及压痛,尤其在运动后数小时至1-2天内逐渐加重。
03
全身反应
可能伴随恶心、呕吐、发热、心动过速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引发心律失常。
科学运动原则
充分热身激活肌肉
运动前需进行10分钟动态拉伸,通过侧弓步活动髋关节、高抬腿激活大腿肌肉、肩关节绕环放松肩颈,提升肌肉温度和关节灵活性,降低运动损伤风险。
科学补水维持平衡
每10-20分钟饮用100-200毫升水,运动后按体重损失量补水(每损失1公斤补1-1.2升)。普通运动者饮用白开水即可,运动饮料的糖分和电解质可能增加代谢负担,仅在长时间高强度运动时考虑适量补充。
精准控制运动强度
做好心率监测,安全心率范围为(220-年龄)×60%。以25岁为例,心率不宜超过117次/分钟。高温时段运动强度应降低20%—30%。
出现肌肉酸痛、呼吸急促等不适时,立即停止运动,用冰毛巾冷敷酸痛部位15分钟以减轻炎症反应。
紧急处理与就医
一旦出现茶色尿、持续肌肉疼痛等症状,需立即:
💡停止运动并原地休息,避免进一步损伤。
💡大量饮水稀释尿液,促进肌红蛋白排出(肾功能不全者需遵医嘱)。
💡尽快就医检查肌酸激酶(CK)水平,若超过正常上限5倍(如CK>1000U/L)需警惕肾损伤风险。
高温天运动
需遵循“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原则
尤其避免在正午时段(10:00~16:00)
进行高强度活动
通过科学热身、合理补水和控制运动强度
可有效降低横纹肌溶解风险
保证夏日运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