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发店、餐饮店、五金店……形形色色的小店守住了街头巷尾的人间烟火气,也维持了亿万家庭的生计,这些小店正是一家家个体工商户。截至2025年6月份,福州实有经营主体达119.08万户,其中个体工商户约有78.6万户,占比约66%,连续多年保持快速增长。那么在福州开一家小店容易吗?这些小店有没有自己的“娘家人”?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
客人在泰有福餐饮店用餐。记者 叶诚 摄
“一件事”改革
让小店梦加速实现
暑假期间,位于鼓楼区卧湖路的泰有福餐饮店正式开门迎客,颇具东南亚风情的小小门店,寄托了“90后”店主林梦婷从泰国留学归来的期待——让更多福州人尝到地道的泰国美味。提起做菜,她有信心,开店,却是第一次。
然而,福州推进的开办餐饮店“一件事”改革让林梦婷的小店梦快速实现。“线上交完材料三四天后证照就拿到了,门店盘下来每天都是近千元的成本开支,早一天营业,小店就能多一天收入。”林梦婷感慨。
去年,福州全面推进开办餐饮店“一件事”改革。“3个审批环节精简为1个,线上线下同步提供‘一站式’办理,办理时限由最多10个工作日,压缩至最多6个工作日,申请材料减少了10份,越来越多餐饮店轻装上阵。”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审批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1月—7月,全市开餐饮店申请为9151户。餐饮店是备受关注的小店类型之一,如何让这些小店快速开业?打通数据壁垒,市场监管、住建、消防等多部门业务系统实现实时共享,避免信息重复录入和材料反复提交;线下设置“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窗口,让个体工商户线下办事“只进一门”。
7月底,福州“一件事”集成服务又上新了开超市/便利店和个体户转型“一件事”,连同之前的企业开办、企业信息变更、企业迁移登记、企业注销登记,让开一家小店在福州既容易又快捷。
78.6万家小店
需要更多“娘家人”
听指示、验身份、录信息……几分钟时间,计划开一家饮品店的林女士就在工行福州闽都支行大厅的“企业(个体)登记自助服务一体机”上,拿到了新鲜出炉的营业执照。“不用排队,操作也简单,快速出照!”
在福州,开一家小店,除了人工办、手机办,还能智慧自助终端办,企业(个体工商户)自助办理、营业执照打印、登记信息查询和打印、银行开户预约等功能都可以在开办企业窗口和合作银行网点的一体机上不排队解决。
“不少企业或者小店习惯直接花钱,找中间办理机构代办,实际上,现在开店、办企业真的越来越方便了。”福州工行结算与现金管理部相关负责人陈勇说。如何让政务服务离小店更近、更方便?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银行网点是一个落脚点。
除了一体机上已实现的功能,市市场监管局还牵头开办企业相关部门,与工商银行福州分行等13家银行签署合作协议,全市239个合作银行网点将为个体户和企业提供“六合一”服务,企业设立登记、印章刻制、发票申领、“五险一金”登记等服务,不久后都可以在一体机上“就近办”。
除了金融机构,78.6万家小店需要更多“娘家人”撑腰,为此,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多个部门,建立福州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开展“个体工商户服务月”系列活动,收集小店难题,从金融、就业、市场准入等方面,为小店发展排忧解难。
激活潜力小店
向上生长原动力
门店开张,只是第一步,如何让小店走得稳、走得远,却并非一日之功。在长乐区梅花镇做了30年饭店生意的官闽东感触颇深:“开店,眼光要长远,品质永远第一,有了顾客口碑,才有市场价值。”
每逢节假日,游客就会慕名赶到他的海丰饭店,尝一尝地道的梅花当地菜和一大早从海里捕上来的海鲜,看到门店里正在制作的手工鱼丸,还会捎上几斤。海丰饭店价格公道的优质食材,还在向福州市区的饭店供货。
“优”是这家小店的制胜法宝。2024年,海丰饭店入选2024年全省首批“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中的“优质”类名单。在经过层层筛选和评审后,去年,126家小店入选“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成为众多小店学习的榜样。
78.6万户个体工商户,数大、面广、诉求多,“一把抓”式的帮扶,既不现实,也不科学。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将个体工商户分为“生存型”“成长型”和“发展型”,开展针对性帮扶,在此基础上,加大对“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的认定和培育力度。
实际上,不少优秀的企业曾经都是优质的小店。从10多年前的一家街边小店,发展到目前拥有68家门店的连锁公司,福州尚干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正将尚干小吃推向全国,其发展路径、思路、模式都实现了跃升,也拥有了更强的抵御风险能力。
从个体工商户升级为企业,小店“晋级之路”如何走得更顺?去年10月,省市场监管局会同省委金融办等16部门出台了14条服务举措,改变“个转企”“一销一立”登记模式,最大限度保留个体工商户的原字号,延续原个体工商户成立日期及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再次点燃潜力小店向上生长的激情。(记者 沐方婷)
上一篇:法庭搬进闽江河口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