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成果显著。做法上,注重科学规划,根据不同地域特点和农业生产需求,精准布局农田设施。经验方面,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农田灌溉需求。同时,加强农田道路建设,实现田间运输便捷,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还积极引入现代科技,如物联网等,实现对农田环境的实时监测和精准管理。此外,注重生态保护,在建设过程中保留农田周边的生态景观,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良田乃粮食之根基,农田建设关系着中国人的饭碗。高标准农田是什么?怎么建设?详戳视频↓
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专项整治以来,福州市紧紧把好工程项目、资金支出、建设质量三个关口,一起看看福州有哪些做法与案例推广↓
把好工程项目关口
解决群众需求问题
案例:长乐区江田镇德乐种植合作社承包农田需要从湖里抽水,承包户自行拉电线供电既不安全,电力损耗也大。农业农村局和供电部门开展政企联动,市、区、镇三级先后派出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实地踏勘,提出优化配网布局方案,由供电公司投资约50万元,新建一台400千伏安变压器,架设低压导线2300米,项目建设完成后,确保了农田灌溉可靠用电。
解决农田设施短板
案例:永泰县红星乡淡洋等5个行政村,大部分耕地田块处于溪流两岸,现有土质排洪沟常年受冲刷,某些河段沟墙坍塌严重、沟道积淤严重,每年需投工投劳清淤修复;某些河段洪水冲刷使河道变宽,逐年侵蚀耕地,改善农田防护工程可谓迫在眉睫。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后,投资288万元,用于建设护岸4条、总长860多米,改建排洪沟5条、总长1300多米。项目建成后,改善灌溉面积420多亩、排涝面积400多亩,预计每年可新增粮食21万公斤。
把好资金支出关口
建立完善工作推进机制
做法:在项目推动或资金支出遇到困难时,积极推动解决,因项目工程进度慢导致资金支出比例低的,对县(市)区农业农村局通报约谈;因县级财政原因不能按工程进度拨付的,向县(市)区政府发函商请解决,效果不明显的及时提交市委、市政府专题会议督促解决。
推动设立资金子账户
做法:福州积极推动县级国库设立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子账户,目前有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的9个县(市)区均设立了子账户,实行“专户管理、专户调拨、专户清算”,确保了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专款专用。
把好建设质量关口
完善施工过程质量监管模式
做法:强化工程施工日常监管,建立起县级农业农村部门、项目法人、项目村集体及群众代表、监理单位、设计单位“五位一体”的监管模式,要求项目施工期间以上五方代表和施工方每个月至少召开一次监管例会。建立项目“微信工作群”,施工关键节点监理单位必须每日在群里进行视频、拍照打卡、出具监理通知,其他监管方也通过群“亮晒”好工程、“曝光”差工程。
夯实建后管护责任
做法:福州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已建成并竣工验收的高标准农田落实管护主体、管护责任,同时保障管护资金,近两年每年市县财政均落实管护资金超600万元,其中市级财政拨付管护资金100万元。
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解决农田灌溉缺水、防洪排涝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确保高标准农田成为“惠民田、富民田”。(记者 颜学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