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最大蚊子工厂在巴西正式建成。这座工厂的建成无疑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创举。它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大规模培育蚊子来控制蚊虫数量。在巴西这样蚊虫肆虐的地区,这一工厂的作用尤为关键。它能够精准地培育出特定种类的蚊子,这些蚊子被释放到自然环境中后,会与野生蚊子进行交配,从而降低野生蚊子的繁殖能力,达到控制蚊虫传播疾病的目的。这不仅有助于改善巴西民众的生活环境,也为全球蚊虫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全球最大的蚊子工厂日前在巴西巴拉那州库里蒂巴健康科技园建成。科技日报报道称,工厂每周能生产1亿枚蚊卵。巴西希望该工厂能为防止登革热等蚊媒疾病的传播找到一条有效的生物防治途径。
蚊子工厂专门生产携带沃尔巴克氏菌的埃及伊蚊。埃及伊蚊是登革热、基孔肯雅病和寨卡病毒等蚊媒疾病的主要传播媒介。近年研究表明,沃尔巴克氏菌在埃及伊蚊体内可阻止上述虫媒病毒的繁殖,同时使携带这种细菌的蚊子比未携带的蚊子具有繁殖优势。沃尔巴克氏菌存在于全球超过一半昆虫体内,但原生埃及伊蚊体内没有这种细菌。经过多年研究,科学家已能安全繁殖感染沃尔巴克氏菌的埃及伊蚊。
蚊子工厂生产的带菌埃及伊蚊释放到自然环境后,将与野生埃及伊蚊种群交配,繁殖产生携带细菌的后代。随着带菌埃及伊蚊占比不断扩大,登革热、基孔肯雅病或寨卡病毒传播给人的可能性就会降低。
巴西卫生部虫媒病毒监测工作组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28日,巴西2024年共记录了6484890例登革热病例,其中5972人死亡,两项数据均为近40年来的最高值。
巴西卫生部的报告还显示,去年巴西登革热发病率为每10万居民3193.5例,55%的感染者为女性。感染者年龄段主要集中在20至29岁,其后是30至39岁和40至49岁。
巴西是全球登革热、基孔肯雅病和寨卡病毒等蚊媒疾病的重灾区,每年引起数百万人染病及上千人死亡。从2012年巴西开始研究利用该方法防止蚊媒疾病,并于2014年开始试点释放带菌埃及伊蚊。巴西希望最大蚊子工厂的建成能大幅减少蚊媒病毒病例数量,以降低巴西人口感染病毒的风险。
上一篇:潘国强,任宁德市代市长(附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