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积极探索并推行短托养老服务,这一举措为养老事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在各地社区,专门的短托养老机构纷纷设立,老人们可以在短时间内将日常起居托付于此。这里配备专业护理人员,能满足老人们的基本生活照料需求,如饮食、起居辅助等。短托服务形式多样,既可以是几天的短期托管,让子女外出时老人有个安心之所,也可以是一周左右的短期疗养,帮助老人缓解身心疲劳。这不仅减轻了子女的后顾之忧,也让老人们在不同阶段都能享受到贴心的养老服务,为养老生活增添了更多便利与温暖。
连日来,记者走访福州多家养老服务机构发现,“临时托养”已成为养老服务领域的新兴选项。从24小时全日托护到日间照料,从按日结算的社区照料中心到按月收费的专业养老院,多样化的服务形式正满足不同家庭的短期养老需求。
短托养老服务内容涵盖住宿、餐饮、基础护理、康复训练、心理关怀及休闲娱乐等。其中,社区养老机构凭借“15分钟生活圈”优势,为周边老人提供家门口的便利;而专业养老院则依托医护团队、康复设备,文娱供给等,构建起“医疗—康复—照护”的闭环体系。正如业内人士所言:“短托养老服务并非简单的床位出租,而是构建了医疗康复、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的三维服务体系。”
选择临时托养服务的老人,多因子女外出、家政人员节假日返乡,或是需要术后短期专业照护等情况。不过目前,选择短期托养的人群远少于长期入住者。业内人士分析,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广大群众对机构可提供短期托养的知晓率不高,很多人并不了解这一选项;二是由于托养时间不长,不少家庭更倾向请亲友帮忙,觉得“搬来搬去”比较麻烦。尽管如此,灵活、专业的短托服务仍像“养老救火队”,能缓解许多家庭的燃眉之急,成为群众的一颗“定心丸”。
为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福建各地正积极探索并推行短托养老服务。值得关注的是,通过“公建民营”“以奖代补”等机制,福建省加快构建“福见康养”服务体系,在全省推行“居家—社区—机构”三种形态综合模式,将短托养老服务嵌入社区养老网络,形成“日常助餐+短期照护+持续康复”的闭环。同时,落实省委、省政府惠老工程,推动“养老”向“享老”升级,实现“老龄”变“乐龄”。
作为省会城市,福州在2024年底出台的《进一步支持养老服务发展的若干措施》中专项列出加大财税扶持措施,给予税收优惠。比如,对在社区依托固定场所设施,采取全托、日托、上门等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养老服务的机构,其提供养老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减按90%计入收入总额,对用于提供养老的房产、土地,符合条件的,按规定享受相应税收优惠政策。
据福州市民政局统计,截至6月底,福州市共有养老机构168家、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99所。
小切口推动大民生,短托养老正成为连接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的温情纽带。它不仅能为家庭分忧,更有助于“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图景在实践中愈发鲜活,稳稳托起老年人的幸福晚年。(记者 朱丹华)
上一篇:台青教练进幼儿园推广橄榄球